出生于桐城水乡的吴金财,从小就看着父亲在稻田里劳作,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他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带着这份初心,2020年,他与另外两位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一起来到了皖南黄山盛洪村,共同创办了谛稻森林农场,立志要做一番“绿色有机”事业。

创业低谷期 村干部拉了一把

“如果再往前追溯,萌发返乡创业的想法还要数2014年。那时候,我23岁,雄心勃勃地打算创业做一家生态餐厅,但是由于各种条件不成熟,我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了”。吴金财回忆道,这次失败的创业经历,给自己浇了一盆冷水,自己转身做了一名全职农村社会工作者(全职公益人),也正是这三年在乡村工作的经历,让自己重新认识了农村,也越发的被吸引着。


(资料图)

2020年10月,机缘巧合,吴金财带着谛稻森林农场再次回归农村。历经两年的发展,谛稻森林农场从村委流转70亩土地,其中,50亩是生态大米基地,10亩为百草园基地,另外10亩为活动基地。同时,从邻村流转20亩种植蔬菜和瓜果。时值初夏,农场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

“异乡创业,能有现在的这幅场景,多亏了村干部的帮忙啊!”据吴金财说,刚开始时,因为不了解惠农政策,加上农田流转不顺利、资金缺口大、销路狭窄等问题,农场起步很艰难。“关键时候,向我们伸出援手的是当地的村干部,只要我们有困难,村干部基本上都是随叫随到”。吴金财说,对于像自己这样的外来返乡青年,无论是在村里、乡里还是区里,这些年都得到大家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为自己和团队在乡村的创业工作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这不仅让自己能够安心在这里扎下根来,而且让团队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家的温暖。也正是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吴金财和团队不仅顺利解决了农田流转、闲置房屋改造、家庭农场配套设施提升等难题,还开办了上善自然环保农场,在种田之余,试水“农业+旅游”。

好山好水 才有绿色的未来

解决“拦路虎”之后,吴金财一头扎进“绿色有机”事业里,他将大米基地选址在水源、土壤都相对独立的大游山脚下,水源为大游山的山泉水,种植中舍弃农药化肥、坚持人工除草、自然晾晒粗制加工。在试运行两年后,农场已经收获两年的生态大米,稻米口感上乘、营养丰富。为了打开销路,从生产、包装到营销,自己和团队都亲力亲为,从朋友圈、微店到视频直播,大家一路摸索前行,目前销路越走越宽。

除了生态大米基地,农场还建有10亩的百草园基地。经过两年的土壤改良,10亩的百草园基地在今年初正式启动。基地里种植了数以百计的花卉香草等植物,旨在打造一个融合植物产品再加工、观光游玩的一二三产综合项目基地。

“我们在黄山盛洪村还改造一处约300平方米的闲置房屋,作为农场生产、生活用工作室,2020年基地年收益15万,去年基地运行更加成熟,年收益增长到31万元,基地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谈及未来,吴金财的眼里泛着光。

吴金财亲自晾晒稻米

服务家乡 带动更多人投身新农业

基地运行以来,长期雇佣本地村民三人,农忙时雇佣临时工若干人,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村里的就业情况。尤其为几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户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在基地运行期间,一定程度上带动村里人共同走向一同致富的道路。

“虽然是在异乡创业,但村两委在创业中的诸多暖心举措,让我觉得心里很踏实。未来我们会尽己所能,为盛洪村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吴金财表示,随着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不断推出,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带着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回归乡野,“追逐梦想的广阔天地”。未来,谛稻森林农场将以长三角为切入点,建立自己的中央冷链生鲜配送中心,服务好社区居民的同时,建立以安全食材为基准的一站服务,更好地让乡村真正振兴起来。

采访之余,吴金财也借本报发声,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利好的政策提供给返乡创业的青年,在资金贷款、土地租赁费用和使用期限方面提供更多相对优惠的条件。并在新农人和高校之间建立链接,让新农人获得更多技术知识的指导。从而带动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农业,在广袤天地中建功立业。

【他说】

点赞吴金财这样耐得住寂寞,努力改变农村生产方式的新农人。

——黄山区副区长 苏俊颖

想对更多像吴金财这样的有为青年说,你们拥有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带来新理念,情怀乡村、扎根泥土,挥洒热情、逐梦田园,新丰有你们更精彩。

——黄山区谭家桥镇镇长 周亮

吴金财能够耐住常人所不能忍耐的寂寞和孤独,永不放弃追寻水稻的真谛,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地探究高品质水稻和农业生态,好样的!

——黄山区新丰乡盛洪村书记 方涛

【己悟】

农业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在劳作中感悟生活与自然万物的变化,向大自然学习,静下来去发现天地间原来还有这么多美好的事与人。一切源于自然,尊重自然、回归自然,让身心合一。

——吴金财

作者 程榕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