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是排头兵一往无前的承诺。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那是先行者上下求索的路标。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七年磨一剑,从“立柱架梁、夯实基础”走向“全面推进、提质跃升”,该区立足自主创新,突出福建特色,用一项项创新成果、一组组亮眼数据,凸显自贸人的匠心匠情重点试验任务绝大部分已实施,累计推出18批515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221项,对台107项,34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试点经验列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79项创新成果在福建省推广实施。累计新增企业11.86万户,注册资本2.53万亿元,分别是挂牌前的7.7倍、11.4倍。以不到福建省千分之一的面积,引进福建省近三成新增外资,贡献六分之一外贸进出口额,推动了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总体达到国家赋予的战略目标。改革红利加速释放,“苗圃”效应不断凸显,一幅久久为功的蓝图渐次绘就成“森林”。
“一照一码”引领全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平潭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和厦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全国改革范本,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达到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最低水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为国家建设标准版单一窗口的重要参考模板……
——以更硬要求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在国际通行规则建设上有更大突破
自贸试验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需要攻山头、涉险滩。七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减前置、减环节、减时间,着力破解审批和服务的难点与堵点问题。
据统计,该区已累计获批新型国际离岸贸易、海关特殊监管区外飞机保税维修、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二手车出口等近百项先行政策。开展了多式联运“一单制”、金融区块链场景、全球质量溯源、港区货物智慧监管等新业务,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持续落地。
投资贸易便利化是吸引企业前来落户最重要的砝码。据了解,该区“一照一码”引领全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平潭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和厦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全国改革范本。创新商事登记确认制、“自报智批”等模式,企业开办时间最快半小时办结。据统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联通40多个部门,上线100多项基本政务服务功能,总用户超2.3万家,实现跨境贸易业务一站式办理,成为国家建设标准版单一窗口的重要参考模板。率先推进口岸降本增效,实施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和公示制度等,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达到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最低水平。
引金融活水,润实体经济。该区率先试点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企业跨境贸易更加便利。建成海峡基金综合服务平台、特色基金小镇、金融港等金融载体,实施银税互动、关税保证保险、多维自主担保、反向风险参贷、知识产权质押等举措,企业融资成本更低。已累计设立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8587家,是挂牌前的6.3倍。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该区持续强化人才保障能力,出台了自贸试验区人才工作十四条措施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行动计划,完善人才评价和国际化引才机制。先后聘请71位建设顾问,建立100位专家人才库,与厦门大学共建全国首家自贸区学院,开展周年评估、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培训交流等。
制定全国首张风险防控清单,率先成立自贸试验区法庭、检察室、国际商事仲裁院和商事调解中心,在全国率先打造知识产权友好型自贸试验区……
——以更硬作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在良好营商环境建设上有更大思路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土壤。七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着力开展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将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据了解,该区持续取消、调整、下放省级审批权限,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区。率先实施“证照联办”“一企一证”“证照分离”改革,拓展电子证照应用,实现“准入”和“准营”同步提速,市场主体更有活力,简政放权更加有力。
事中事后监管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该区制定全国首张风险防控清单,明确55个风险点和88条防控措施。率先建成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实施信用承诺公示和分类监管。建设企业综合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对企业进行全景画像,实现大数据高效监管和服务。
办事方便与否是评价营商环境好坏的直观标准。该区推行“一窗办”,片区集中行使省、市、县(区)三级管理权限,实施“一口受理、一表申请、并联审查、统发证照”。推行“网上办”,不动产抵押注销登记智能化辅助审核。推行“马上办”,重点企业认定和奖补“免申即享”、医疗器械审批“即到即审”、低压办电“零投资、零等待”。
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该区率先实施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建设法治服务平台,率先成立自贸试验区法庭、检察室、国际商事仲裁院和商事调解中心,启动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自贸先行区,试点开展合作制公证机构,推动民商事纠纷诉调仲执一体化,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更加公平、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一直是该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七年来,该区创新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综合管理体制,设立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调解中心,促进行政、司法、海关等保护有效衔接,在全国率先打造知识产权友好型自贸试验区。
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引进大陆首个台资独资或合资的油脂制造企业、证券公司、海员外派机构等项目,首创台企台胞征信查询业务,首创“台胞诚信闪贷”……
——以更硬责任探索两岸融合发展,在第一家园建设上有更大智慧
闽台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始终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重中之重。七年来,该区充分发挥沿海对台优势,聚焦投资准入、贸易通关、资金流动、运输往来等领域,开展深层次改革。
该区积极促进两岸优势产业合作,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引进大陆首个台资独资或合资的油脂制造企业、证券公司、海员外派机构、口腔医院、个体诊所等项目近30个。创建了两岸农渔产品交易中心、两岸先端材料研发合作中心、两岸精准医疗合作实验区等一批示范项目。累计新增台资企业2907家,合同台资80.4亿美元,分别占福建省同期的32.7%、36.4%。
积极发挥对台先行先试优势,不断促进闽台经贸合作畅通。该区推进通关全流程创新,申报阶段允许“先报、预核、后补”、简化原产地证书提交需求。查验阶段采信台湾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开展两岸“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放行阶段实行即查即放,覆盖了台湾工业品、食品、农产品、水果等主要商品。据统计,台湾农渔产品进口量和跨境电商对台出口量分别占大陆市场总额的50%和80%以上。
两岸融合发展,金融开放和创新承担着重要任务。该区首创台企台胞征信查询业务,成为两岸征信信息互通的主渠道;首创“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被国台办作为对台金融服务方面的唯一案例予以肯定;首创“台胞诚信闪贷”,为征信良好的台胞台企提供信贷支持。22家台湾地区银行机构开立41个人民币代理清算账户,清算金额1953.82亿元。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和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建设“台资板”,累计挂牌展示台企3152家,实现融资21.5亿元。
解台胞之需,缓台胞之急,积极促进台胞就业创业是闽台融合发展吸引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一环。该区建立对台职业资格、企业资质、行业标准采信全覆盖体系,累计发放采信台湾职业资格证书740本。开展台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设立首个在台“异地等级考试”考点,累计颁发等级证书106本。13个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累计入驻台企和团队1100多家、台青2600多人。
该区在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促进两岸交流交往方面也可圈可点。积极落实落细同等待遇,推动台胞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在交通、医疗、社保、金融等各领域使用。开工建设台胞社区,设立台胞台企服务中心,上线运行“台陆通”“两岸通”等平台,首创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涉台涉自贸试验区纠纷法律查明机制。积极举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海峡青年节、海峡论坛、IM两岸青年影展等活动。
率先在增值电信、医疗、金融等领域对外开放,率先开通至欧美的洲际货运航线,中欧(厦门)班列率先加入中欧安智贸航线试点计划……
——以更硬措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双循环枢纽建设上有更大担当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自贸试验区从设立之初其战略定位就十分明确。七年来,该区依托自身独特的历史、地缘、人文等综合优势,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在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上有着更大的担当。
该区积极打造对外开放新载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着力构筑经贸合作重要平台。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缩减至27项,率先在增值电信、医疗、金融等领域对外开放,累计新增外资企业4842家,合同外资368.6亿美元,分别占福建省同期的27.7%、34.2%。建立境外投资服务平台,提供备案指导、政策解读和项目对接等服务,累计备案(核准)境外企业和机构27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53.5亿美元,占福建省同期的15%。积极举办或参与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国际投资促进大会、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等活动,有力促进对外经贸交流。
在构筑互联互通重要节点方面,该区发挥沿海港口群优势,率先开通至欧美的洲际货运航线,开通至金门及台湾本岛北、中、南部港口客运货运航线。中欧(厦门)班列率先加入中欧安智贸航线试点计划,稳定开行至欧洲、中亚和俄罗斯三条国际货运干线,并通过海铁联运延伸至东盟和台湾地区,累计发运1140列,货值274.54亿元。“丝路海运”发布通关服务标准,航线增至86条,通达29个国家或地区102座港口,累计开行7085个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67.8万标箱,成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标杆。2021年,厦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204.57万标箱。
在构筑人文交流重要纽带方面,该区从丰厚的历史积淀中汲取营养,全方位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合作。厦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交流合作,“东南亚中国图书巡回展”入选2021年中国国家服贸会“全球服务实践案例”,已逐渐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具规模、最有成效、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先后举办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丝路电商”国际合作论坛等活动,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交融。
福州物联网产业成立首家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创新发展中心,上线全国首个5G产业服务平台,厦门片区离岸贸易收支结算业务位居全国前列,建立全国最大燕窝进口口岸和深加工基地,成为全国第二大进口酒口岸,成为全国第四大飞机融资租赁和第一大二手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
——以更硬决心发挥多区叠加优势,在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上有更大作为
福建有着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承担着先行先试的多重使命。七年来,该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吸引更多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
该区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福州物联网产业成立首家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创新发展中心,上线全国首个5G产业服务平台,集聚物联网企业200多家,2021年产值达400亿元。厦门航空维修基地建立航材保障保税物流体系,开展飞机“客改货”业务,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厦门集成电路产业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保税研发试点,成为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核心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的重要园区。
众所周知,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该区跨境电商建成多个综合服务平台、产业园区和监管中心,实现保税备货、跨境直邮、海运快件等多元化业务,推动在全球建立海外仓110多个,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成为全国远洋渔业最大集散地,年交易额突破350亿元。厦门片区离岸贸易收支结算业务累计达268.21亿美元,位居全国前列;建立全国最大燕窝进口口岸和深加工基地,全国第二大进口酒口岸,以及全国第四大飞机融资租赁和第一大二手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该区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数字自贸区发展。厦门片区出台打造数字自贸区三年行动方案,成立厦门自贸数字化促进中心,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京东、布比区块链、涂鸦智能等一批数字化项目落地。厦门片区还建成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海港码头、上线口岸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航空电子货运平台、引航船舶可视化平台,“数字港口”“智慧物流”建设初显成效。
区域协同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该区积极推动福建省开发区通过体制对接、成果共享、平台融通、协同改革、联动创新,建设自贸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先行区。促进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为综保区,推动福州保税区整合优化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推动象屿保税区与象屿综合保税区整合优化,支持申建厦门空港综保区,支持金砖创新基地建设,自贸试验区与自创区“双自联动”12项创新成果在福建省推广实施,改革红利溢出效应更加凸显。
踔厉奋发启新程,笃行不怠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建自贸试验区将按照国家和福建省的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争取扩区,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书写更多既不负国家使命、又有八闽特色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