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的夜晚,一辆轨道交通列车从闹市区穿行而过

在过去十年里,安徽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有到成网,从一座城到两座城......如今的安徽,已有合肥、芜湖两座城市进入城市轨道交通时代,其中合肥市共有5条线路,芜湖市有2条线路正在运营。


(资料图片)

合肥目前“5线联运,9线在建”

自2012年1号线开建以来,合肥轨道从无到有、由线成网,从贯通南北到辐射全城,不断向更广、更远处延伸。截至目前,已有9条线路相继开建,在建里程达178公里,运营里程达156公里,逐步形成“5线联运,9线在建”的线网新格局。

十年间,合肥轨道不断拓宽产业合作范围、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投资总额近1200亿元,投资项目超2000个。同时,合肥轨道积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主动牵头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提供了多元化的业态产品项目,包含弱电集成、机电施工、车辆、装修主材、主所施工、轨道施工等十余个类别、百余种产品,至今已与约800家合肥本地企业达成合作机会,全力促进持续壮大的轨道交通产业同本土企业有效衔接,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建好轨道工程、带动本土经济、服务一城居民。

芜湖轨道交通一起步就进入换乘时代

2021年12月28日上午,安徽省芜湖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运营,芜湖轨道交通正式进入双线换乘时代。

前不久开通的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和今天开通的2号线同属于无人驾驶制式连续刚构跨座式单轨,也是国内首个支持全自动运行的跨座式单轨项目,可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安全便捷,科技含量高。

芜湖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后,无缝衔接芜湖火车站,为芜湖市“大交通”建设、市内市域出行实现“大提速”提供保障。随着芜湖正式跨入轨道交通时代,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对芜湖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融入长三角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节能列车在合肥下线

7月13日,合肥轨道集团与合肥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节能减排科研专项列车——4号线T38车,历经两年的技术研发、设备试验、现场调试工作后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预验收,成功实现变流器效率提高6%、噪声降低3分贝、整车减重1600千克、综合节能20%的科研指标。

T38车首次应用多项新技术,整车采用全新设计的牵引控制单元、碳化硅牵引变流器模块,首次配置能耗记录仪用以实时监测牵引、辅助等能耗数据,可定期进行对比分析,为后期线路进一步节能减排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同时首次采用聚碳酸酯座椅,可以100%回收,不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此次科研项目的顺利攻关,为合肥轨道从传统地铁向新型绿色地铁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意味着合肥市轨道交通产业在迈向行业“智”高点的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近年来,随着合肥轨道三期规划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以及TOD综合开发战略的落地实施,合肥轨道集团资产规模已破千亿。

合肥中车年产能已提升到500辆

坐落于合肥市瑶海区的合肥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中,1号线三期和5号线列车正在加速生产组装。在这里,每个车间都有180多位工人为车辆的总装、落轮、调试工作忙碌着,在反复核验调试完毕后,车辆将顺利出厂运往车辆段进行列车组装及后续调试工作,开始它们新的征程。2022年上半年,合肥中车已经完成了包括1号线3期首列车在内的15列车出厂交付工作。

自2013年以来,为强化轨道交通行业引领作用,合肥轨道集团与合肥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加强合作,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带动本地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支撑。从2015年1号线电客车项目执行阶段至今,合肥中车年产能已经从最初的121辆提升到500辆,呈现逐年递增上涨的趋势,至今已累计生产列车1176辆,累计完成销售额485066万元。

截至目前,合肥中车已形成以车辆新造、车辆维修、技术研发为核心的三大主要业务板块,具备车辆组装生产流水线1条、部件自修生产线3条、空气净化器生产线4条等。其中,合肥中车的轨道交通车辆维修服务已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自主研发的新型空气净化器专利技术首次在1号线试装,并已占据国内市场50%份额,为不断提高本土产业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为弥补合肥本土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维修、维保方面的空缺,合肥轨道集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联合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共同注资成立安徽中车浦镇城轨交通运维科技有限公司,在机电系统智慧运维、“大机电”一体化维保管理等方面培育核心技术能力,以数字化为引擎,推动新兴技术与轨道交通产业的自主创新与转化应用进程,不断扩张轨道交通产业版图。

千亿轨道带动千亿产业

作为轨道交通产业链龙头企业,合肥轨道引领的产业“智造”不仅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也在传统建筑行业开花结果。

自第三期建设规划线路开工以来,合肥轨道加大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投资力度,大力推动轨道交通领域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带领以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本土老牌国有建筑企业不断加入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全面带动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

随着合肥轨道建设体量逐渐扩大,生产物资需求的膨胀式攀升为轨道交通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安徽路桥公司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以前瞻性的眼光独立打造盾构管片智能制造厂,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安徽路桥公司引入了全国量产的首台自动抹面机器人,生产过程中针对不同规格管片的收面时,可实现一键切换,大幅减少人力投入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此外,自动抹面机器人操作力度和均匀度稳定,完成弧面平整光滑、无杂质、无凹凸、无痕迹,基本消除了表面开裂等质量问题。通过大量引进智能化设备,该管片厂智能化生产率达到50%,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左右,节省约60%劳动力。同时,工厂化科学管理、自动化智能生产使得生产品质得到保证,管片合格率100%,构件外观尺寸加工精度均控制在2毫米以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不大于4兆帕。自2021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生产管片7458环,同时为多条线路建设提供管片供应,不断加强合肥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 记者 祝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