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创新政策体系、搭建载体平台、优化服务举措,不断打造全域化人才发展赋能生态,全力跑出人才工作加速度。截至目前,拥有从业人员约32.5万人,集聚市级E类以上人才1.3万余人,先后荣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济南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侨梦苑华人华侨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等10余块国家级引才引智金字招牌。高标准构建“三大体系”,为人才发展“筑巢”
构建政策扶持体系。围绕建设区域人才高地,创新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济南高新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和促投资等若干政策》《济南高新区聚人才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济南高新区聚人才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济南高新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构建科创金融体系。打造全国首个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人才有价”评估体系,落地全省首个人才贷金融服务专窗,发放人才贷30笔,累计实现授信近3亿元,总量位居省市首位。创新推出“财政+保理”人才金融服务,全国首创人力资本价值出资登记注册企业模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由政府财政出资担保,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最高70%的贷款风险补偿,助力济南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构建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区、街道、园区多级联动机制,组建企业用工协作小组,配备企业用工服务专员,了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工缺口,为缺工数量大、岗位类似的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定向邀请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参会,切实解决双向难题。上半年,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3场,提供就业岗位2.2万个,签订就业意向协议7000余人。
高水平建设“三大平台”,为创新创业“蓄能”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加快建设,中科院电工所等10家“中科系”院所相继落户济南高新区,依托齐鲁科创大走廊,实施“廊”“谷”联动,布局建设世界透明质酸谷、济南药谷、中国算谷、国际激光谷、量子谷等一批科研创新载体,承接科技项目落地,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五谷丰登”。建设载体孵化平台。发挥自贸区、高新区、综保区、起步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五区叠加”优势,积极推动海外科技项目孵化落地,打造“工作生活在海外”、成果贡献在高新的“海外飞地”模式,集聚具有国际技术水准和丰富研发经验的科学家百余位,高新区现拥有各类双创载体49家,在孵企业近2000家。建设博士后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博士后工作平台建设,推荐指导10余家重点企业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截至目前,济南高新区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7家,拥有博士后从业人员2000余名,每年研发经费超过10亿元。
高质量推行“三大举措”,为生态赋能“加码”
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聚才抱团效应。比如,由朱健康院士领衔在舜丰生物建成了国内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工程化研发平台,并汇聚了200多位国内外精英人才;通过美核电气泰山学者等,撬动了诸多核电领域顶尖专家汇聚济南,攻克核电仪表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推进重点人才工程申报,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通过“网格化摸排,清单式管理、一对一答疑、全流程服务”方式,推进各级重点人才工程申报工作。延续“凡申报必辅导”原则,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莅临指导。省级以上相关人才工程申报数量继续位列全市首位。完善人才安居保障,重新选址专家公寓,实施常态化受理机制,确保人才在济南高新区居住问题妥善解决。加快山东人才大厦项目落地,推进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建设,打造“类海外”宜居宜业发展环境,吸引国际化人才稳定落户就业。
下一步,济南高新区继续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抢抓“强省会”建设机遇,不断补短板、强基础、创品牌、优服务,推动各方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打造为高科技创新策源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高水平开放新门户、高活力品质生活区。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