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当记者随着中央媒体自贸试验区采访团一行走进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时,有一个要求随时被提醒着:十分抱歉,本次参观的企业不能进行拍摄。的确,从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到全球最大的LTPS(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再到“中国激光第一股”核心子公司,对武汉片区的这次实地采访,也是寻找中国高精尖技术“最亮的光”的过程。

作为中国信科集团旗下最大的上市公司,烽火通信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也是国际知名的信息通信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受益于武汉片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优势,公司上半年合同额同比增长约17%,盈利情况同比增长约26%。特别是国际市场方面,借助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金融制度创新等优势,在疫情和国际政治叠加下仍实现了逆势增长,上半年合同额相比去年提升了30%。

“国际化是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一。公司4大产出线在智利均实现规模销售,多个产品由我们独家供应。”烽火通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自贸试验区创新驱动氛围的带动下,烽火创新的总包业务模式推广复制成效明显,先后突破了菲律宾、印尼、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家,上半年总包业务合同落地提升明显,成为了公司国际业务主要增长点。

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烽火通信还积极打造“中国芯”,坚持向上游溯源突破“卡脖子”难题,形成了以硅基光芯片为代表的多项突破性科技成果,成功掌握了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去年,烽火研发出我国首款400G相干商用硅光收发芯片,成为目前国际上集成度最高的商用硅光集成芯片之一。”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国信科集团和东风联合成立武汉二进制半导体有限公司,7月完成了伏羲车规MCU芯片在中芯国际的投片,该颗芯片用于汽车发动力控制领域,可以有效解决汽车芯片卡脖子问题。

“这里是我们总投资约200亿元的t3公司,产品定位为中高端手机产品和平板、笔记本电脑及车载产品,目前月产能达5.5万大片,是全球最大的LTPS单体工厂。”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展示厅里的沙盘告诉记者,去年12月,公司LTPS平板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折叠屏出货量居全球第二,去年全年武汉华星实现产值179.7亿元。

武汉华星的稳步发展与武汉片区给予的支持分不开。去年11月,为进一步满足市场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武汉华星规划了一条G6 LTPS生产线(即t3扩产),总投资150亿元。项目开工以来,34天完成供地,实现拿地即开工,66天完成模组厂房封顶,68天完成综合动力站封顶,164天完成主厂房封顶,创造了新的“武汉速度”和“华星效率”。目前洁净空调、机电、水气化均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为项目设备搬入及主设备曝光机搬入打下基础。预计明年6月将投产,建成后在现有产能5.5万大张/月基础上,增加4.5万片/月。

“目前,我们已成为光谷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柱企业,对光谷建设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以及对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武汉华星负责人表示,武汉华星光电多个项目将极大提高中国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水平,利于抢占显示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增强中国在战略新型显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激光第一股”,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旗下核心子公司,在“寻找光的方向”方面也同样潜心前行。围绕“激光+智能制造”,华工激光提供了从激光智能装备到自动化产线、智慧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依托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工艺加工展示中心三大才智平台,承担激光行业内重点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为更好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武汉片区通过重点领域改革助推产业新发展。“目前,我们已推动在武汉天河机场设立危化品专用监管仓库和冷库以及精密设备专用保障通道建设,预计年内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协调开通武汉至日本大阪、武汉至印度新德里货运航线,一周三班,可有效解决‘光芯屏端网’重点企业光刻胶等关键原材料进口以及产品出口等问题。”武汉片区自贸改革创新局局长刘春林告诉记者,下一步,武汉片区将围绕“光芯屏端网”、大健康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开展全产业链创新,以制度创新打通产业创新“中梗阻”,并推进光电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保税研发业务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保税仓储、保税加工、保税维修检测等开放型配套衍生业务。(记者 晏澜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