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13时,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免)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交易。此次上市,意味着中国中免成为又一家“A+H”股的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利好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免税消费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当前,海外免税巨头无一不觊觎着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纷纷选择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中免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这或许也是中国中免冲刺港股的原动力。
中国中免上市
8月25日,中国中免在港交所如期开市,发行价158港元/股。中国中免表示,公司在全球发售收取的所得款净额估计约为158.92亿港元(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158.92亿港元的发售净额,让中国中免超越天齐锂业130.62亿港元的融资净额,刷新了2022年港股融资净额纪录。
招股书显示,中国中免此次港股上市的基石投资者包括AMOREPACIFIC爱茉莉集团(innisfree悦诗风吟母公司)、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机场投资有限公司等,涉及免税业务的各个方面。
业内人士表示,发行价能定到中上区间说明其获得了投资人的广泛认可。但中国中免的未来前景,还要看其如何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供应链优势以及全球化的布局落地举措。
据聆讯后资料集,中国中免拟将募集的资金用于巩固中国境内渠道,包括投资主要机场的约8家免税店、约20家其他口岸免税店、有税旅游零售项目和离岛店及市内免税店等;拓展海外渠道,包括选择性地收购海外旅游零售运营商、升级信息技术系统等方面。
迎来发展新机
在全球旅游消费整体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背景下,免税新政持续推动海南免税消费逆势大幅增长,极大地吸引了境外消费回流。作为免税企业龙头,中国中免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根据弗罗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照销售收入计算,中国中免的全球排名在过去10年不断提升,于2020年和2021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中国中免占全球旅游零售行业市场份额的24.6%,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运营商。
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中国中免的收入分别为480.13亿元、525.98亿元及676.76元,净利润分别为54.71亿元、71.09亿元及124.41亿元。
从离岛免税店经营情况来看,目前海南省共拥有10家离岛免税店,其中5家属于中国中免。此外,在国内机场竞标中,中国中免先后获得了首都T2、T3机场,大兴机场,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和广州机场等重要枢纽机场免税经营权。
据中国中免介绍,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对于上游的免税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会增强,物流运输等环节则受益于规模效应而使成本降低,进而让集团有能力更大地让利消费者。
在品牌选择上,中免集团旗下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玲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免集团与全球三大高端消费品集团——LVMH集团、开云集团、历峰集团旗下品牌都有合作。集团旗下商品属于品牌货源地直采,保证正品。
业内人士表示,光靠“正品+免税”这两个概念,中免就足以“降维打击”一众高端消费品电商。
除了离岛业务外,线上销售和有税商品销售也渐成中免瞄准的新方向。
为了节省游客的购物时间,中免集团还推出线上预订平台“cdf海南免税”。旅客在前往海南之前便可通过线上平台下单,离岛时可在机场、码头或火车站提货。通过布局线上,中免拥有了大批会员,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不过,中国中免业绩却表现平平。业绩快报显示,中国中免在2022年上半年营收为276.51亿元,同比下降了22.17%;归母净利润为39.38亿元,同比下降了26.49%。
中国中免表示,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客流量下降,门店和物流运营出现中断,尤其是3至5月的经营受到了很大冲击。但自5月下旬开始,门店销售额明显回升,6月营收同比增长13%。
市场竞争加大
近年来,在政策利好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免税消费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免税巨头逐渐恢复活力,他们无一不觊觎着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
由于中国实行免税特许经营制,免税牌照十分稀缺,DFS作为外企,选择与中国深圳免税集团牵手,共同运营免税市场。其合作方式主要集中在供货以及提供免税经营咨询业务上。Dufry也宣布将与阿里巴巴组建中国合资公司,推进国内的旅游零售业务。
此外,在海南离岛免税的利好政策下,我国对免税牌照审批也进行了适度放开。据悉,中百集团、岭南控股、鄂武商、大商股份等公司都在积极申请免税牌照。
东吴证券研报分析,由于海南离岛免税牌照的陆续发放,中国中免在中国免税市场的份额受到竞争挤压,从2020年的92.3%下滑了6.3个百分点至86%。
业内人士表示,若增加更多的免税运营商牌照,中国中免牌照的效力将被稀释。
免税市场前景广,入局者增多竞争加大,谁能笑到最后,比拼的还是自身的硬实力。专家表示,在免税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今天,布局免税市场除了直接带动消费外,还可以带动城市旅游、物流快递、交通运输、包装等多行业联动发展。同时,还能刺激内需扩大消费。但对于零售业来说,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去分免税市场的一杯羹,而是要不断创新,实现自己服务的不可替代性。(记者 陈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