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迎难而上,交出同比增长9.4%的亮眼成绩,这背后离不开各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持续发力。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上半年外贸“期中答卷”出炉。从同比增速看,25个省市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19个省市超出9.4%的全国水平。一系列数据释放出“稳”的强音,透露出“进”的信号。

透过数据看本质。在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再现、国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双重挑战下,多地外贸短时间内遭受一定影响,但依然顶住重重压力,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同时,随着各地外贸保稳提质工作加快推进,市场主体活力不断被激发,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竞争力。

出口反弹强劲凸显外贸韧性

上半年,全国进出口总额达1万亿元以上的省市共有6个,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和山东,合计进出口总额13.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70.4%。其中,江苏、浙江、北京、山东的增速超出全国水平,同比分别增长10%、17.3%、17.2%、17%。

广东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在全国和广东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支撑下,上半年外贸走出一条反转曲线:从4月开始扭转了此前连续2个月下降的趋势;上半年进出口3.91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近1/5,拉动全国外贸增长0.6个百分点,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梳理各地外贸“成绩单”发现,出口的反弹最为强劲。从出口同比增速来看,共有26个省市实现正增长,其中19个省市增速超出全国13.2%的平均水平。

上半年曾受疫情困扰的长三角地区出口增速明显回升。1-4月江苏省出口同比增速为6.8%;上海市的最低谷在前5个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6%。但从6月份开始两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恢复,上半年江苏省出口同比增长12.3%,上海市出口同比增长4.8%,两地外贸均走出“V”型修复曲线。

值得一提的是,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成为多地上半年外贸发展的“推进器”。作为浙江省的“一号工程”,由数字技术驱动的跨境电商模式为浙江外贸企业提供了“数字化出海口”,上半年全省跨境电商出口同比增长23.8%,增速比总体的出口增速快出3.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重庆新认定了一批市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支持各个示范区利用自身优势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实现了跨境电商从“点上突破”向“面上开花”的转变。1-5月重庆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88.9%。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到各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外贸保稳提质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市场主体活力不断被激发,各地外贸发展企稳回升,为实现全年外贸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出口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仍具有优势,并且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制造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解读道。

直面多重挑战发力保稳提质

但不可否认,当前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一系列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面对多重挑战,如何进一步做好稳外贸工作,成为下半年各地各部门均需直面的一道必答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近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重点在降本增效、稳住外贸市场主体,强化保障、稳定外贸生产流通,抢抓订单、助力企业开拓市场,促进创新、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等方面发力,推动外贸实现保稳提质目标。

地方稳外贸再发力。江苏省近日出台了《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从推动外贸领域保通保畅、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等四个方面提出12条具体举措,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全力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

四川省下半年将全力保住外贸增长高于全国的势头--建立稳外贸协调机制。建立前100家重点外贸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实施“千户外贸企业培育工程”。组织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赴沿海招引外向型产业项目。同时,推动外贸新业态贡献更多增量。支持全省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做大进出口规模,争取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支持企业在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布局海外仓。

广东省将继续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内外资招商一体化,着力探索数字贸易、绿色贸易、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新路。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修复,东部沿海地区进出口将继续回暖,加上中西部地区延续着近几年来的高速增长态势,预计下半年出口规模有望进一步稳中提速、稳中提质。(记者 白舒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