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颁奖广场礼仪志愿者“姊妹花”

完美服务运动员的高光时刻

张家口颁奖广场礼仪志愿者谢菲。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

2月6日,是张家口颁奖广场的首个颁奖日。在蓝色梦幻的颁奖舞台上,当获奖运动员在舞台中央享受本届冬奥会上的高光时刻时,负责礼仪服务的志愿者成了最近距离的见证者。

“我是第四场颁奖仪式的礼仪志愿者,当时,我就站在运动员的斜后方,回想起他们举起奖牌的那一刻,特别激动。”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研二学生谢菲兴奋地说。

谢菲和同学徐雅珂都是张家口颁奖广场的礼仪志愿者,颁奖时,她们一个负责运动员引领,一个担任托盘员。去年9月她们通过选拔,随即进行了为期10天的礼仪封闭训练,今年1月23日正式来到张家口颁奖广场进行志愿服务。

“作为公安大学的学生,我们担任礼仪服务还是头一次。”谢菲说,本以为从站军姿的板正过渡到颁奖台上的礼仪志愿者仪态会相对轻松,实际上也困难重重。“一开始进行礼仪训练时,我们会习惯性地向前倾,整个身体绷得硬邦邦的,总被礼仪老师纠正,要柔一点、再柔一点,练习了很久才适应。”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练习如何微笑。“因为要戴口罩完成颁奖任务,我们能漏在外面的只有眼睛,要让运动员和观众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就要练就一双‘笑眼’,更自然、更打动人。”

除了这些外在形象上的训练,对于礼仪志愿者,更关键的是对整个颁奖仪式流程的熟练。“在众目睽睽的舞台上,颁奖的每个环节都不容差错,这就对志愿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像礼仪引导志愿者,颁奖过程中是没人提醒他们流程的,必须在前期的演练中熟记自己的点位,并且牢记在每个时段的任务。”张家口颁奖广场颁奖仪式经理杨宁说。

2月6日晚,张家口颁奖广场礼仪志愿者徐雅珂(右)在颁奖仪式中。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

而谢菲也透露了她保障自己顺利完成任务的最大诀窍,就是在心里“读秒”:“比如在台上我听到,让我们向获奖运动员致敬时,我会在心里默数大概15到20秒,然后引领他们进入下一个点位和环节。有时候运动员会很激动,我会用语言和手势适当提醒。”

徐雅珂担任的托盘员也有着严格要求,她必须将运动员的奖牌和绢花放到指定位置,再在仪式完成后取回托盘。“一来一回看似简单,但也需要注意很多细节,比如在赛前要仔细检查颁发的奖牌是否拿错、放错,运送奖牌的时候要注意步速,防止风把绶带吹飞吹乱等。”徐雅珂说,最多的时候,她要同时运送6枚金牌。为了能够端稳,平时都是拿沙袋放在托盘上练习。

首日颁奖仪式成功举行,两个人终于踏实了,她们笑言:“经过这次实践检验,心里终于有底了。”

(河北日报记者 赵瑞雪 王峻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