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助推老工矿区绿色转身

煤城变美城 矿山变青山

“看,夜鹭!”2月22日清晨,邯郸市峰峰矿区清泉公园。清澈的水面上一只正在捕食肥鱼的夜鹭进入杨元杰的镜头里,他赶紧对准方向,按下快门。

每天早上,邯郸市峰峰矿区摄影爱好者杨元杰都会在清泉公园广场一角架上照相机,开始拍摄,“自从清泉公园建好后,这里环境变美了,鸟也多了起来。天鹅、白鹭、灰鹭、夜鹭、苍鹭、白头翁、翠鸟等各种鸟儿经常出现在我的镜头里。”杨元杰说。

水清、岸绿、景美,如今的清泉公园是周边居民经常去的休闲公园。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采煤沉陷区,坑坑洼洼淤积着黑乎乎的采煤疏干水。

“黑水塘”变成“清水湖”,折射出峰峰矿区的生态之变。

作为资源能源型的工矿区,近年来,峰峰矿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老工矿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通过不懈努力,峰峰矿区实现了“煤城变美城、矿山变青山、污水变活水、厂区变景区”的华丽转身。

峰峰矿区曾是全国第二大主焦煤产地和国内闻名的陶瓷、建材、电力工业基地。地下挖煤、地上采石留下的“疮口”,不仅是当地发展的“痛点”,更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堵点”。

开展全方位治理和生态修复。峰峰矿区结合采煤沉陷区治理,启动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工矿疏干水、地表径流通过湿地的沉降、过滤变成了清流。目前,峰峰矿区已完成10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整治,形成了“一乡一湿地,一镇一公园”的格局。昔日高低坑洼、杂草丛生的沉陷坑、“黑水塘”,逐渐变成了多种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和栖息地。百姓亲水而居,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沿着健身步道蜿蜒向上,松柏等常绿乔木层层叠叠,让人一点也想象不到原来的荒山模样。

“响堂山上的石灰岩含钙量高,是做水泥的上佳原料。周边曾建起大大小小数家水泥厂,上山开矿的石料厂达20多家。山上一个坑套着一个坑,全是‘伤疤’,几乎见不到绿。”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峰峰矿区分局街道办执法中队李亚江说。

叫停所有私营石料厂,采取“生物治理+工程治理”方式,分级削台、砌沟筑坎、客土回填、引水上山、削坡平整、造林绿化……峰峰矿区对南响堂山进行全面修复治理,真正让矿山披上了“绿装”。

近年来,峰峰矿区全面完成108处裸露矿山修复,累计绿化面积25.6万亩,林木覆盖率由2016年的26%上升到近50%,仅2021年就完成高标准造林绿化6万亩。

山变绿了,水也变清了。

滏阳河发源于峰峰矿区,境内全长28公里,曾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一度成为令人掩鼻的臭水沟。

坚持水岸同治和源头治理,近年来,峰峰矿区把修复滏阳河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统筹推进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等综合治理,着力改善滏阳河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在峰峰矿区大潘村,整个村子的生活污水被抽取到污水收集池,经过几道工艺处理,流入出水池。污水处理不仅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还能为农业生产和生态养殖提供用水,为村民节省了不少开支。

为推进沿河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峰峰矿区分局对滏阳河沿岸78个村庄逐一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完善输送管网,建立专门泵站,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在治理沿河村庄的基础上,峰峰矿区分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区148个村共铺设污水管网60余万米,建设污水处理终端345组,基本实现了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过去,峰峰矿区新坡污水处理厂、峰峰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直排滏阳河和东武仕水库,既影响了河流水质稳定,又浪费了水资源。为此,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峰峰矿区分局争取中央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2800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工程。该工程利用景观表流湿地、太阳能净化设备等工艺,对尾水水质进行综合提升,有效削减污染物,并通过地下管道和沟渠与运动公园、清泉公园、市民公园等相串联,新增20余万平方米水系景观。

矿山变绿山,污水变清流。经过修复治理,峰峰矿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数据显示,峰峰矿区空气优良天数由2015年的68天增长到2021年的254天,优良天数占比为69.58%;PM2.5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118微克/立方米下降至目前的40微克/立方米,摘掉了重污染区的帽子,用行动交出了绿意满满的生态答卷。(河北日报记者贾楠 通讯员娄立新 柴国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