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关城。甘肃日报供图

长城文化是中国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文化资源。对于中国人来说,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在甘肃这样一个东西狭长的地带,长城在整个河西走廊及中部地区都有分布,在全国的长城文化版图中,甘肃是一个长城文化大省。”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原主任范鹏说。

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也是明长城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

范鹏代表表示,在立法保护长城资源方面,甘肃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明长城的保护在全国居于前列,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

近年来,嘉峪关市以实施“旅游+”和“+旅游”为途径,把推动长城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为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嘉峪关市立足当地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现状,谋划了嘉峪关长城数字化保护展示工程、嘉峪关遗产监测中心监测系统工程、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新馆陈列展示工程、文化实景演出、嘉峪关文化主题活动、生态空间环境修复、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调整长城两侧保护范围内用地性质、长城文化艺术创作、道路建设工程等10个板块50个子项目的重点项目库。此项工作的完成,使嘉峪关市真正做到了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的大梳理、大整合,对原有项目计划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转变思路、调整方式,努力契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定位和内涵。

范鹏代表认为,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做好“长城+”这篇大文章,甘肃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先应该进一步摸清家底,更准确地确立甘肃长城在整个中国长城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说嘉峪关作为长城西部的一个雄关重镇,其地位不可替代。其次,在长城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和河西学院有大批专家型人才,对甘肃长城的研究、对整个长城文化的研究在全国也处于重要地位。第三是对长城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在文物保护法的执行过程中,长城保护一直是甘肃的一个重点。此外在利用长城文化开展文化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方面,甘肃也已作出了积极探索。”

范鹏代表建议,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甘肃在摸清家底、明确地位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旅游文化景点打造和建设。“比如说在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如何把长城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挖掘出来,把长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起来。”

“在保护传承长城文化,做好‘长城+’这篇大文章的过程中,甘肃和长城沿线各省区市要一起做好‘城衍’文化,即由长城衍生出来的生态保护、民生工程、文化旅游、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文化自信的增强、文化形象的塑造,等等。”范鹏代表认为,在这方面,“长城+”为长城文化品牌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应该倡导更多人去了解长城、欣赏长城、研究长城,体验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甘肃长城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范鹏代表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把长城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等贯通起来综合考虑,全面挖掘甘肃的文化资源,推动国家层面的规划布局在甘肃更好地贯彻落实。

谈到长城未来发展,范鹏代表坚信,甘肃在长城文化、长城保护、长城科普等方面一定会发挥优势,和长城沿线其他省区市共同努力,创造长城文化在新时代的新辉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马 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