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奥运礼仪引导员的石家庄姑娘收获满满

用会说话的眼睛 见证最强健体魄和最不屈灵魂

昨天,在结束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服务工作之后,石家庄姑娘赵溪雨终于可以停下来回顾一下连续两届大会的工作。这位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的大二学生是冬奥会首金的礼仪引导员,同时也多次在残奥会的颁奖仪式上亮相。

聚光灯下的工作

让大家有更美的体验

传统的夏奥会中,每项赛事决出金银铜牌后,会立刻安排颁发奖牌的仪式,并且会为金牌选手奏响国歌。冬奥会则不同,由于天气寒冷,为了选手的身体健康等因素的考虑,在决赛结束之后,一般都只给获奖选手颁发奖品,而奖牌和奏国歌仪式会在第二天的特定区域进行。北京冬奥会的首场颁奖仪式在是在张家口颁奖广场举行,第一位出场的礼仪引导员就是赵溪雨,“能够站上这个舞台,能够给冰雪赛场最优秀的选手做引导,能够在世界面前展示中国青年的形象,感到特别光荣。”她说。

赵溪雨和其他候选人一起,经过了层层选拔和严格培训。端正仪态、塑造形象,甚至还得学习华尔兹、模特步,同那些有艺术功底的同学相比,赵溪雨无疑要付出更多。在张家口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下,礼仪引导员们全程需要穿着七八厘米高的高跟鞋在湿滑的舞台上行走,还要保证每一步都走得既稳又不失美感。由于疫情原因,引导员们需要佩戴口罩进行引导,眼睛就成为和运动员重要的交流窗口。赵溪雨说:“眼神既要能沟通,让运动员理解我引导的方向,同时也要有笑意,让对方感到亲切。”

赵溪雨说,虽然自己站在台前,但背后却是一个完整的团队,礼仪引导员和其他奥运志愿者一样,都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大家一起携手为冬奥会服务。赵溪雨借用老师的话,把整场赛事比作一张漂亮而精致的“脸”。她说:“礼仪服务不影响比赛的运行,但它能够带给大家更美好的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去完美承担,才有一场完美的呈现。”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赵溪雨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冬残奥的服务当中。同冬奥会相比,冬残奥会的颁奖场次更密集,工作强度也更大。不过这段日子对赵溪雨来说也更加难忘,她告诉记者:“冬奥会让我见证了人类最强健的体魄,而冬残奥会震撼人心的却是那些最不屈的灵魂。在引领这些获奖运动员的时候,我确实感受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力量,有时甚至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赵溪雨介绍说,在准备冬残奥会的颁奖时,导演组和礼仪办公室做了很多预案,针对不同运动员在走上领奖台的时候可能遇到的不同困难,做出应对。但是当真的来到颁奖现场的时候,赵溪雨才发现“小看”这些运动员了:“他们几乎跟健全人没有什么不同,能够很自如地去克服那些困难,简直让人感觉不到他们和健全人的差别。不过准备的过程,还是让我更加关注细节和身边人的感受,因为每个人多考虑一些,可能就会给身边人提供多一些便利。”

聚光灯后的努力

遗憾专业才能没有施展

担任冬奥会的礼仪引导,让赵溪雨非常骄傲。但没能跟自己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相关,还是略有遗憾。赵溪雨说,其实在读大学之前,她同体育接触的并不多。毕业于石家庄一中的赵溪雨有着优秀的文化课成绩,却并不是一个考分机器,她在高二那年决定参加播音主持专业的艺考,也在那时选定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而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赵溪雨选择了北京体育大学,吸引她的正是“为冬奥培养解说人才”的招生理念。进入大学之后,赵溪雨开始有意识多参与和了解体育运动,从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普及度比较高的项目入手,再到冰雪类相对冷门一些的项目都有涉猎。她说自己最喜欢的冬季项目是越野滑雪,自1924年首届冬奥会起,越野滑雪就被列入比赛项目,并且从未中断过。它被称作“滑雪运动最初的样子”,是雪上的马拉松,正因为非常困难,才更考验意志力,而这正是赵溪雨欣赏这项运动的原因。

学习之外,赵溪雨还参加过优酷的解说大赛,获冰雪类项目前五名,担任过陕西全运会乒乓球项目的场馆播报。赵溪雨高中的班主任,石家庄一中的骨干老师黄莹告诉记者:“赵溪雨的特点就是自信、开朗。她的笑容非常有感染力,眼睛弯弯的像月牙,一看就特别喜庆。而且她是一个特别有行动力的孩子。2020年艺考结束后,她也经历过对于文化课学习的焦虑,在我帮她制定了文化课的学习计划后,溪雨坚决贯彻,虽然因为艺术学习,让她的文化课学习时间比别的考生少了差不多一年,但她最终以接近600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她心仪的北京体育大学。有了目标就果敢行动的品质非常可贵。”

如今赵溪雨仍在隔离期,也有了充分的时间去总结自己两阶段的付出和收获,她说,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让她对责任和担当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19岁的姑娘,还有很多学习和成长的空间,接下来,我们可能会在更多的舞台看到赵溪雨绽放光彩。(燕赵晚报记者 秘晓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