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石家庄3月23日电 (赵明妍)清晨,天刚蒙蒙亮,天津港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一辆辆装载着中国对虾、梭子蟹、鱼类制品等河北多种海产品的货车正有序装船,发往海外市场。
河北省作为全国水产大省,大陆海岸线487公里,内陆宜渔水面200多万亩,渔业资源丰富,渔业物种种类繁多。据了解,2021年河北省水产品出口2.3亿美元,同比增长24.5%,扭转了出口多年下滑趋势。
质量把关 推广健康养殖模式
走进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铭泰水产的养殖区,养殖户杨孟林正在打捞长成的海参,这些本应生活在冰冷海水中的“海参宝宝”,现在却“退居”到陆地上的养殖温室内,享受着温暖。
“现在工厂化养殖海参和露天海参池子养殖实现了全年不间断养殖,每年纯收入也能达到60万元左右。”拿着刚打捞上来的海参,杨孟林笑着说。
据了解,乐亭县通过退陆养殖,利用海边闲置盐碱地发展工厂化养殖,促进了养殖技术提升,把只长荒草的荒滩变成了高产高效的宝地。
“与传统的养殖模式不同,海产品陆地养殖通过养殖环境控制、生长过程干预等先进养殖措施,确保海产品的个头、品相得到质的提升,成活率更高,为养殖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乐亭县水产中心副主任刘卫滨介绍说,目前乐亭县工厂化养殖20万平方米左右,形成了工厂化养殖、滩涂池塘养虾、潮间带养贝类等6个梯次“退陆”与“进海”共举的立体养殖格局,实现了海洋渔业生产向封闭式、集约化、环保型的生态健康养殖方向的转变。
要想在海外擦亮中国招牌,质量是第一大关。
近年来,河北省广泛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坚持以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促进水产品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因地制宜推广多种形式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同时开展了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进一步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预报,发挥新版“鱼病远诊网”作用,提高为水产养殖企业、渔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河北省不断摸清原种、地方品系、新品种和引进种的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和保护利用等情况,以鱼、虾、蟹、贝、藻、参等为重点,持续推进水产原良种生产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良种亲本供种保障能力。”河北省农业对外贸易促进中心张利霞表示,“2021年,河北省首次以省团形式参加渔业博览会,集中展现全省渔业的精神风貌,渔博会达成意向订单近1.2亿元。”
搭建平台 提供精准对接机会
眼下正是外贸出口加工高峰季节,在秦皇岛美烨食品有限公司的速冻生产线上,刚刚制作加工完毕的章鱼、鱿鱼、扇贝产品即将经过全自动化包装,然后它们会坐上轮船,端上海外家庭的餐桌。
“目前我们主要出口的产品是调味章鱼,出口国家是韩国,2021年出口量1700吨,出口额大概八百多万美元,比前年出口额增加百分之二十左右。”秦皇岛美烨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云升说。
“几年前,我们还可以走出国门,与国外的采购商和供应商见面,让他们直观地品尝到我们的产品,现在受到疫情影响,无法进行与对方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梁云升表示,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为企业“想方设法”的搭建了多元产销平台,举办河北首届水产品出口产销对接会,这对于克服时下困难,发展外贸,具有重要意义。
据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吴更雨介绍,目前在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各国急需进口玉米、小麦、猪肉、牛肉、豆油、食糖等刚需性农产品。在食品开支固定情况下,对我国水产品、水果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形成了挤占效应。
2021年,河北省农业农村系统围绕水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主线,努力克服疫情冲击、世界经济脆弱复苏、运费成本上升等多重挑战,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积极参与青岛渔博会,组织出口产销对接会等方式实现创新突破。
“下一步,河北还将乘国际贸易形势的东风,不断提升水产品质量,增加水产品出口量。同时,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争取在国际市场上掌握更多主动权。”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国际合作处处长张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