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又是一年赏花时。
不经意间古城正定荣国府内的海棠花悄然绽放,娇嫩如脂。4月5日上午,“中国·正定第七届海棠诗会”在这片海棠花中隆重举行。
花如期,诗意浓,如此春光岂能辜负?
NO.1
寻访“花中神仙”
适逢清明小长假,荣国府内游人如织。
阳光下,海棠、玉兰、樱花等竞相开放,姹紫嫣红,花香四溢,古府碧瓦朱檐、飞阁流丹,游人笑语绕廊。
荣国府历史悠久,自1986年建成以来,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红学爱好者的青睐。荣国府的花卉树木当初都是按照《红楼梦》中记载进行栽种的,贾政公务院里栽种的是玉兰、内宅院里栽种的是海棠、花园里栽种的牡丹和桂花,合一起就是“玉堂富贵”的寓意。
一簇簇、一朵朵鲜花挂满枝头,无处不洋溢着盎然春意。不来荣国府,不知花开富贵是怎样的一种大气象,翻开历史画卷,古今如一,谁不恋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不读红楼梦,不知曹雪芹对春天有怎样的执念?
春天的荣国府百花争艳,姹紫嫣红。西府海棠是绝对的主角,原产中国,因晋朝时生长于西府而得名,被誉为“花中神仙”,是海棠中的上品。荣国府的西府海棠已有36年的历史,“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与《红楼梦》中的描述越发的一致。
荣国府内宅院里,从熙凤院到贾母院再到穿堂院,满眼都是海棠。仰头,海棠树冠遮天蔽日。低首,树荫落花光影陆离。就海棠种植面积、树龄、长势以及文化内涵,放眼全国来看,荣国府的海棠可谓独具特色,数一数二。
近几年的四月初,荣国府已成了国内知名的海棠“网红打卡地”,云霞一般的海棠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前来寻访、合影。
见到“花中神仙”,是否邂逅到了更好的自己?
NO.2
只为懂的人绽放
春到荣国府,最美海棠红。微风吹起,花枝摇曳,花香氤氲,这一刻,渴望时光停滞,美好永驻。
如果你真的有“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热情,那你一定要懂得欣赏海棠花的“三重境界”:含苞待放之时,红红的花苞繁星点点,俏丽枝头,蓓蕾多过花朵时,花赏半开,酒饮微醺,总觉得春天的时光还有好长好长;怒放之时,粉红的花朵,一簇簇的,象征着团结友爱,看得人心里充满温暖。电视剧《海棠依旧》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落英缤纷之时,粉白色的花瓣随风吹过,飘飘洒洒,诗意非常!
荣国府院落叠置,出堂入巷,古色古韵。虬曲盘绕的海棠树,花开满园,让游客流连忘返。
这里海棠的魅力究竟在哪里?有美学专家总结说,其一,布局之美。因其专为红楼梦的拍摄而栽种,取景构图无死角。其二,搭配之美。荣国府里海棠和丁香并生,海棠无香,却有丁香弥补。其三,沉浸之美。院落飞阁流丹,鸟语花香,穿越其间,身心疗愈。
“喜欢《红楼梦》的人来到荣国府,能切身感受到一座实实在在的贾府,一座现实版的‘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正定县荣国府管理处主任于坪兰告诉记者,整座荣国府是根据《红楼梦》书中描述,并且遵循《中国大清会典》严格设计修建的。府中的建筑布局、陈设、花木等都是完全按照书中描述进行。
荣国府内,每个殿厅内和游廊中的显示屏播放着87版《红楼梦》的影视片段。游客随时随地地看到哪个殿厅里发生了哪些故事。荣国府的导游身穿红楼服饰,仿佛是“金陵十二钗”在给你讲解着红楼往事。
金陵十二钗终是红楼梦中人,当年拍摄红楼梦电视剧的众多美女也各有宿命。唯有这荣国府的海棠,年年岁岁花开繁盛,花树之下,爱花赏花的人,络绎不绝,年复一年。
NO.3
海棠诗会已七届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在《红楼梦》的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林黛玉咏海棠的诗,至今读来仍让人心生爱惜。
每年海棠花开时节,荣国府内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中国·正定海棠诗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朗诵艺术家、诗人、文化名人等欢聚一堂,以诗会友,以文抒意。截至目前,海棠诗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
4月5日上午,第七届海棠诗会在荣国府如期举办。在姹紫嫣红的花海里吟诵经典,浪漫唯美!《春》《海棠花开的时候》《翻阅阳光》《花开的声音》……诗人们用一首首诗歌表达着对生活和春天的热爱。朗诵作品中既有中华经典诗词名篇,也有新创作的主题作品,一首首或朦胧、或抒情、或静雅、或豪放的诗文,为大家绘制了一幅诗意画卷。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展现出古城正定绚丽悠久的文化生命力。
“海棠诗会,是依托文学名著而兴办的文化盛事,更是一场别样的诗歌盛宴,也已成了正定县的一个文旅品牌。”于坪兰介绍说,除了海棠诗会,荣国府还不定期地请专业的戏曲院团来景区进行实景演出,将景区最大程度地赋予和融入红楼文化,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遍地繁花似锦秀,朗朗诗声润心田。游客在观赏海棠花开的同时,也感受着古城弥散出来的激情和诗意。
老正定人都知道,1983年,正定县委联系中央电视台《红楼梦》剧组,兴建了荣国府实景影视拍摄基地拍摄了87版《红楼梦》,由此开创了“中国旅游,正定模式”,带动了发展,富裕了百姓。有统计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荣国府最高年接待游客138万人次,迄今已共有200余部影视剧选择荣国府为外景地。
历经四十载,海棠依旧。(燕都融媒体记者 静冬 通讯员 于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