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河北省第590例成功捐髓的志愿者申敬贤。河北日报记者 张淑会摄
河北日报讯(记者张淑会)4月7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来自邢台的95后“兵哥哥”申敬贤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成功捐献了22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随后,这些“生命种子”被立即送往重庆,用于救治一名素不相识的患病女童。据悉,申敬贤是河北省第590例成功捐髓的志愿者。
1997年出生的申敬贤是一名现役军人,2019年6月探亲休假期间,听说父亲工作的医院组织无偿献血和干细胞采集活动,就跑去参加了。“当时,我献血时间不长,没有达到再次献血的时间间隔。”申敬贤说,在这次活动中,他第一次了解到干细胞采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内容。
“只要留取一份血样,血液病患者就多一份救治希望。”申敬贤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志愿者捐献同意书》,留取了血样,正式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后来,我关注捐髓新闻,也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1年11月,申敬贤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有一位血液病患者的血样与他的配型成功,并征求他是否愿意捐献。“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相合率极低,仅为百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申敬贤激动地说,缘分来之不易,他当即回复“坚决捐献”。
对于申敬贤的决定,他的家人尤其当医生的父亲非常支持,还鼓励他一定做好配合检查。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他进行高分辨配型检测和健康体检时,健康体检没有通过,其中转氨酶和血压两项指标不正常。
“我明白健康体检通不过,对患者意味着什么。”申敬贤说。在医生指导下,他按要求服用降压药,开始戒酒,锻炼身体。“经过一段时间调理,我第二次健康体检顺利通过。”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捐献时间定在4月7日。然而,这个时候,申敬贤的妻子即将临产,正盼着他回家照顾。“妻子还有家人照顾,而患者病情不能耽误。”考虑再三,申敬贤把自己的想法和安排告诉了妻子,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4月2日,申敬贤按计划从河南的工作单位赶回邢台,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河北医大二院,进行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从准备到成功捐献,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没有什么不适。”申敬贤说,现在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不是抽取骨髓,而是通过采集外周血分离造血干细胞,和献血一样,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伤害。
捐献结束后,申敬贤第一时间把自己捐髓的事发在了朋友圈。“我希望用亲身经历给大家做些科普宣传,也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捐献志愿者队伍,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申敬贤说,如果以后有人需要,他还会捐献,“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