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由阜平县城南庄镇夏庄学区中心校44名孩子组成的马兰花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的《奥林匹克颂》,感动了世界。日前,马兰花合唱团被授予“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称号。
“这些孩子基本是零音乐基础;希腊语又是小语种,孩子们从来没有听过;从组建合唱团到演出仅有3个多月,时间很紧。”合唱团领队、阜平县城南庄镇夏庄学区中心校校长刘凯说,马兰花合唱团成立于2021年10月18日,从零起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其中,邓小岚老师建议将希腊语的发音用汉语拼音拼读出来,让孩子们熟记后再学唱,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最初的胆怯、羞涩,到最终的自信、大方,孩子们成长了,不仅以清澈、质朴的童声感动了世界,更向世界展示了脱贫攻坚后山区孩子的动人风采。
冬奥会既是体育盛会,也是文化盛会。
聚焦冬奥主题,河北省创作推出了22部重点文艺作品,1718件歌曲、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文学等不同门类的群众文艺作品。赛前、赛时,共组织开展崇礼森林音乐会、省冬奥主题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云上冬奥”主题文艺作品线上展播等11项、28个重点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冬奥氛围。亮相冬奥会开幕式的大境门、“雪如意”、蔚县剪纸等河北元素,也惊艳了世界。
这离不开省冬奥文化活动办公室的统筹组织。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刘浩琳就是该办公室的一员。冬奥筹办期间,刘浩琳带领所在处室同事,多次往返于石家庄、张家口之间,全身心投入到重点文艺作品创作指导与各项品牌文化活动筹划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刘浩琳获评“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个人”,省文旅厅艺术处获评“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
被授予“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称号的省文物局考古处,担负着组织指导完成太子城遗址现场考古工作,按期完成保护利用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的重任。经过多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优化完善设计方案,项目设计方案得到国家文物局和文物保护专家、北京冬奥组委的一致认可。项目赛前阶段工程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赛时成为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一个窗口。
“文化大餐”为冬奥加油,科技力量则为冬奥赋能。
北斗微基站室内外混合定位系统、“雪如意”智慧照明系统等科技成果支撑了冬奥筹办,短道速滑防护垫、新型石墨烯冰刀、高品质变温保暖滑雪服等科技成果支撑了冰雪产业,古杨树场馆群冬奥会赛场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30℃环境下燃料电池系统快速冷启动关键技术等科技成果助力可持续发展……
我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科技冬奥工作,汇聚创新资源,促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2019年以来,针对办赛、参赛、观赛等冬奥会重大科技需求,省科技厅制定实施了《科技冬奥 智慧崇礼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了科技冬奥专项,共支持项目100余项,有46个自主研发的项目成果成功保障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行,53个项目正在为冰雪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省科技厅科技冬奥专班被授予“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称号。
攻克“室外雪上项目场地防风网技术”的石家庄铁道大学冬奥防风网科研团队,此次也获评“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云顶滑雪公园空中技巧、U型场地技巧比赛受风的影响很大,必须建设防风网。然而,彼时该项技术由国外公司所垄断。石家庄铁道大学冬奥防风网科研团队攻坚克难,成功研发出仅有国外公司1/5造价和1/4施工期的防风网,且防风效果、力学性能、景观效果、张开和回收的便捷性等方面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赛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能为安全办赛出一份力,我们团队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石家庄铁道大学冬奥防风网科研团队负责人刘庆宽教授说。
北京冬奥会上,张家口赛区实现了高影响天气零漏报、气象服务零差错,得到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雪联等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其中,省气象局在省科技厅支持下牵头开展的科技冬奥专项“冬奥崇礼赛区赛事专项气象预报技术”功不可没。
从2018年起,云顶滑雪公园气象预报员、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宗涛和其他气象预报服务团队成员每个冬天都在崇礼度过。每个哈气成冰的寒夜,他们都会认真记录和体验气象要素的变化,尽管冻红了脸、冻僵了手。
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项科技冬奥专项研究成果,将气温预报平均绝对误差由2.8℃减小至1.5℃以内,平均风速预报准确率由10%提升至90%以上。
赛时,李宗涛和同事们依然奋战在一线。他们每天凌晨5时起床制作当天的气象服务材料,为竞赛主管及技术代表等提供天气提示,用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保障了赛事顺利运行。
“参与冬奥保障是人生一段美好的经历,北京冬奥精神将继续照亮我们的航程。”被授予“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个人”的李宗涛表示。 (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 王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