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短视频行业用户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与之相关的侵权问题也频频发生。近日,奥迪“人生小满”广告被指抄袭,再一次掀起了短视频作品著作权讨论热潮。短视频著作权侵权问题频频发生,行业苦侵权问题久矣。抄袭创意或故事内核的行为,使得是否侵权的认定更加困难。专家建议堵疏结合。

诚如报道显示,涉短视频著作权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例如,据北京互联网法院介绍,自2018年9月9日至2022年2月28日,该院共受理涉短视频著作权纠纷案件2812件,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其中2021年涉短视频著作权案件数量达到2020年的近2倍。据相关监测数据显示,热门电视剧、综艺节目、院线电影是被侵权的“重灾区”。

通过对涉短视频著作权案件进行的分析表明,对作品进行切条、搬运的复制性侵权仍为侵权的主要类型。而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多数侵权行为直接、及时的后果并不明显,如此,强化了侵权人的投机心理;也给被侵权人维权带来不便,甚至一些原创作者为了实现作品的传播效果,会有意选择忽略侵权行为,这更会纵容侵权的肆无忌惮。

不能让短视频成为版权侵权“重灾区”,关键是对侵权行为零容忍。据悉,2020年11月11日,我国著作权法进行第三次修改,对侵权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适用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同时,将法定赔偿额上限由五十万元提高到五百万元。可以说,唯有法律对侵权行为不纵容,实现严惩治,才能够震慑相关侵权者。

同时,网络平台的监管作用当充分发挥出来。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短视频内容出现侵权,相应的网络平台也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据了解,如果平台对侵权视频存在修改、编辑、推荐、置顶等行为,就有更高的注意义务,没有履行义务就构成明知或应知,需要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平台当依法依规而行,不能为侵权提供便利,甚至沦为帮凶。

此外,从个人角度看,面对侵权行为要勇于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短视频侵权主体过于分散和隐蔽,单部作品的监测和维权成本较高,且诉讼维权取得收益与视频制作成本、商业价值不对等,即便这是事实,但唯有更多人面对侵权行为站出来,才能有力阻击短视频侵权。对于网民而言,也应该坚决抵制侵权现象。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9.34亿,占网民整体的90.5%。而充斥其中的短视频侵权行为决不能小觑。当然,正如专家表示,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版权的市场价值,依托有能力市场主体的建立和完善,与版权人形成利益共同体,探索版权利用和保护的商业模式。这也有利于规范市场,保护版权人利益,不妨积极尝试。(杨玉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