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沽源县小元山村村支书李志国一段人与野生狐狸“亲密”接触的短视频走红网络。狐狸素来机警,一旦它们感到洞穴受到威胁后就会立即另觅新址,却因何能够与人这般亲近?
(资料图片)
下地偶遇狐狸幼崽
沽源县长梁乡小元山行政村下辖小元山、西窝铺、小石砬三个自然村。村支书李志国与野生狐狸的第一次相遇就是在小石砬村附近。
2个月前,正值播种季,李志国忙碌了一上午,将白菜种子撒播到地里准备回家时,突然听到从不远处的河沟里传来“嘤嘤”的叫声。他来到近前,发现竟是一只尾巴尖呈白色的狐狸幼崽。环顾四周,李志国并没有看到其他狐狸的身影。于是他便将其抱回家中,暂时养在笼子里。
热心“救助” 适得其反
李志国正寻思接下来如何妥善处置时,村里一些长辈闻讯赶来。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说村周边时常有狐狸出没,但它们很有灵性,既不偷村里的鸡鸭,也不祸害牛羊,一直相处得很和睦。李志国懂得其中的意思,他说这是在救助小狐狸,而且刚从网上查到狐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怎会伤害它。他的解释反而让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说他的“救助”可能会适得其反。很多野生动物幼崽踏出离巢第一步时,其实它的母亲并没有远离,而是藏在附近保护着它。这些是野生动物为尽快适应环境的生存法则。李志国出于好心的“善举”,也许恰恰破坏了“规矩”,让狐狸母子因此失散。
李志国听后,觉得有道理,于是下午他便赶紧将小狐狸放回到发现它的地方……
再次遇到小狐狸
虽然只是短暂的“邂逅”,但李志国一直将狐狸母子能否团聚的事挂在心上,直到几天后看到小石砬村耕地旁的一幕,才让他顿感释然。原来他熟悉的那只“白尾巴尖”正和另一只小狐狸玩耍。它们听到有人靠近后,便迅速逃回一旁的洞穴里。但“白尾巴尖”似乎嗅到了熟悉的气味,并未远离。李志国叫了声“小狐狸”,它便主动钻出来,与人亲近起来。
时间长了,李志国发现小石砬村一带至少有5个狐狸窝。晴天时,它们总会来到地垄上,刨出一块空地,悠闲地晒着太阳。
不打扰才是最大的保护
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氛围里,李志国还将他与小狐狸互动的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引来纷纷点赞。一些爱心人士专程从县里赶来,在李志国陪伴下,给小狐狸带来各种丰盛的食物。
由于与人过分亲近,让“白尾巴尖”的母亲感到了危险。它白天时不再外出觅食,听到李志国的呼唤后,便将幼崽堵在洞中,甚至发出吼叫声阻止其上前。此情此景,让李志国突然清醒了,“白尾巴尖”并不是自己饲养的宠物,它应属于大自然,这片广袤丰饶的土地才是它真正的家。
李志国自此便再没有去投喂“白尾巴尖”,他觉得,不打扰,不干涉,让其保持野性才是对野生动物最大的保护。
为何小元山狐狸成群
近年来沽源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强力推进集中安置工作和“空心村”治理。
几年间小元山行政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西窝铺村、小石砬村搬迁到长梁乡集中安置点。通过流转村民手中的土地退耕还草,不仅村民从政策中得到了实惠,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小石砬村周边出现多个狐狸窝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