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很多人担心自己一不小心会被隔离。因此,各保险公司的销售平台上不失时机推出“新冠隔离险”等新险种,并打出“隔离一天躺赚千元”“一杯奶茶钱保障一年”等推销话术,还有一些公关号“手把手”教你如何薅保险公司的“羊毛”,一时间吸引不少人购买。但等到理赔时,不少消费者才发现买易赔难被套路,甚至怒呼上当受骗。近年来,类似的“创新险种”着实不少。保险公司为迎合市场也是蛮拼的,但抓眼球更要抓需求。对于消费者来说,投保千万条,避坑第一条。
为“奇葩险”按下暂停键
监管部门明令不得片面宣传恶意炒作
日前,面对“隔离险”的销售乱象,银保监会财险部下发了《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该通知着眼于免责条款、销售行为等容易引发理赔难、销售误导的关键环节,直击问题症结,对保险公司涉及“隔离险”经营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规范──
要求保险公司开发设计保险产品时,要以保险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基础依法依规开发,合理设定责任免除和理赔条件。
不得通过欺骗、隐瞒或诱导等方式,对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等重要情况作出容易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说明,不得以博取消费者眼球为目的,进行片面宣传和恶意渲染炒作。要求保险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应充分履行说明义务,对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以及理赔条件等进行充分说明,并依法依规对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和说明。
要求险企高度重视客户服务工作,做好相关业务的解释和后续保险理赔服务,对发生保险事故的,应主动做好理赔服务,不得无理拒赔。
在投诉管理方面,要求险企持续关注此类业务的后续经营情况,加强对分支机构、营销人员和第三方合作机构的管理,强化业务投诉管理,及时回应消费者的合理诉求。
在市场监管方面,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要强化监管检查力度,对发现的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销售误导、无故拒赔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在自查整改方面,要求经营此类业务的保险公司要根据前述要求做好自查和整改,并于2022年2月28日前向银保监会财险部或直管派出机构报告自查和整改情况。
业内认为,该通知对所有的保险新品都具有普适性。
记者看到,目前有些保险公司已经对“隔离险”销售按下了暂停键,但也有平台还在销售。我市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负责人说,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来说,“隔离险”也还是推荐关注的,只是投保前一定要看清楚隔离要求和免责条款,看清楚什么情况能赔、什么情况不能赔,只要满足所购买产品约定的赔付条件,消费者还是能够获赔的。
“隔离险”火出圈
躺着就能赚钱?您想多了
近期,随着多个城市的新冠疫情反复和防控措施的持续,“新冠隔离险”成了热销产品。所谓“新冠隔离险”,实质是隔离津贴,是指被保险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期间,保险公司给付的特定传染病隔离津贴,是一种附加隔离责任的意外险。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已有几十家保险公司开发出了近60款“隔离险”。
我市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保险公司看到市场商机及客户需求,扩展了因新冠肺炎导致隔离的保险产品。他分析,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的新冠患者死亡率、疫苗接种意外发生率都极低,最有可能发生的,便是因新冠疫情产生的隔离津贴,也因此,“隔离险”成为一些保险公司的发力点。消费者买“隔离险”,图的就是能够补偿隔离期间的经济损失,例如房费、餐费、误工费等等。
然而,消费者想拿到“隔离险”理赔款却并非易事。在某消费投诉平台上,关于“隔离险”的投诉多达1500条。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在于“被隔离却没有触发理赔”“退保手续费高昂”“理赔证明材料苛刻无法提供”等等。
有网友反映,购买了众安保险推出的“新冠疫情隔离津贴险”,这份保险在页面上标明,如果被保险人乘坐交通工具而与新冠患者接触,导致被集中隔离,将会有1000元/天的高额补贴,然而理赔时才发现,条款中将免费隔离列为免赔责任。实际上,多地政策中,密接者的集中隔离都为免费隔离。
记者浏览发现,市面上价格、条款不同的隔离险,理赔的宽松程度差别很大。有些理赔标准较为严苛的产品规定:居家隔离的,不赔;没有产生自费隔离费用的,不赔;次密接者被隔离的,不赔;不是在同乘交通工具上接触被隔离的,不赔;回国隔离的,不赔;投保时已处于中高风险地区的,不赔;主动前往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不赔......
还有,之前处于非中高风险地区,返乡、返工时当地一刀切要求隔离的,如村镇无法出具医疗防疫部门发布的隔离文件,隔离险也不赔。
还有,当地虽未调整为中高风险地区,但已宣布进入封控状态;或者只让你居家健康监测,文件上写的是“非必要不外出”,而非强制隔离。这两种情况,同样不赔。
因此,如果像某些广告宣传中所说,投了隔离险“躺着就能赚钱”,那只能说明您想多了。如果清楚了这些免赔情况,您还投保,那就看您自己的理性选择。可如果投保时业务员没讲清楚,或网上产品页面有意无意“没设计好”,导致消费者买错产品,板子应该打在谁身上?
“雪道的尽头是骨科”?
这样的意外险很多保不了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行,点燃了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冰雪运动设备销量创历史新高。然而,滑冰、滑雪等冰雪运动风险高,“雪道的尽头是骨科”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容易出风险,那就买保险。然而,您知道吗?普通意外险多半不包含滑雪的保障责任。
保险业内人士解释,滑雪运动作为高风险运动项目之一,在保险的风险保障单上,通常将其排除在普通意外险的保障范围之外。那什么是高风险运动?保险公司在产品介绍中一般是这么介绍的:高风险运动指比一般常规性的运动风险等级更高、更容易发生人身伤害的运动,包括但不限于潜水、冲浪、滑水、滑雪、滑冰,驾驶或乘坐滑翔翼、滑翔伞、攀岩、特技表演(含训练),以及替身表演(含训练)、驾驶卡丁车、蹦极等。
目前市面上单独针对滑雪运动做承保的保险产品并不太多。记者梳理发现,几家保险公司跟滑雪相关的意外保险,1人1天保费从8元到33元不等,保障范围也差别很大。此外,除却专属的滑雪运动保险,还有一些户外极限运动类的保险产品保障中也包含滑雪运动。
冰雪爱好者该如何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且避坑呢?
保险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要看好产品的免责条款,看清楚保单中是否明确表示不包含滑冰或滑雪,同时要看清对“除外的运动项目”范围是否有清晰的界限,是否用“等”“不限于”等字样把免责范围模糊扩大,只要没在免责范围内就意味着包含其中。另外,这类产品一般不会承保职业运动员。
再有,同一款保险产品中的不同计划,承保的活动类型可能也不一样,比如,有些产品仅承保普通的滑雪体验游玩,不承保赛事训练活动等。总之,消费者在购买滑雪类相关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需要特别提示的还有,冰雪爱好者参加滑雪运动时最好去正规的雪场,找专业的教练指导,因为一些保险产品明确不承保非合法经营场地内以缴费身份进行的滑冰、滑雪运动。
“熊孩子险”免责条款不少
孩子在朋友家“搞事情”, 不赔
又到开学季,“神兽们”终于重返校园了。不管是在家还是在校,当爹妈的担心“熊孩子”会整出一些“幺蛾子”来,于是就有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熊孩子险”。可这个听上去会让家长省心的保险,真摊上事儿理赔时,还是有不少始料不及的“坑坑洼洼”。当然,一些保险公司的说法多半是:是您没看清条款。
“熊孩子险”的本质是监护人责任保险,主要由被保险人(父母)因监护对象(孩子)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依规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去赔偿。记者搜索发现,不同的保险公司给出的保障内容差异很大。在免责项里,各家公司却不约而同地写明:买了“熊孩子险”,孩子在闯祸时不小心弄伤自己,不赔。孩子被教唆、故意导致的损失,不赔。损坏公共财物导致相应的罚金,不赔。
这三个不赔,完全可以理解,也算不得“坑”。那什么算“坑”呢?在天津河东区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工作的业务员董女士提醒:“熊孩子险”一般强调的是,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如在境内外公共场所,因子女过失发生意外事故导致第三者人身伤亡或直接财产损失的给予保障。这个公共场所如果理解不对,很容易埋下理赔纠纷的引子。保险公司合同中对公共场所的定义,是指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使用或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活动场所。比如,宾馆旅店、公共浴池、理发店、影剧院、舞厅、体育场馆、公园、展览馆、图书馆、商场等等。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在朋友家做客,“熊孩子”弄伤了朋友的孩子,赔不?答案是否定的。董女士就经手过一个案例,家住南开区的何女士,领7岁的儿子去闺蜜家玩,小家伙儿把闺蜜的闺女给撞伤了。何女士之前从线上买过“熊孩子险”且在保障期限内,她理赔时被告知保险公司爱莫能助......
不仅如此,有的“熊孩子险”对数码产品是免责的,因为数码产品普遍比较贵。还有一些对机动车、家具、饰品等的损坏也免责,那意思是如果您的孩子刮划了别人的豪车,您自个儿赔。因此,家长在买“熊孩子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里的免责部分,投保前做到心中有数。
“宠物医疗险”且行且探索
“它经济”时代更考验“铲屎官”的耐心
眼下,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宠物看病贵也就成了“铲屎官”们的烦恼。有人感叹宠物简直就是“四脚吞金兽”,它们做核磁共振甚至比人还贵,做个骨折手术动辄好几千元。“铲屎官”们在肉疼的同时,开始关注风险转移。
很多保险公司也早已盯上了“它经济”。多家保险公司和互联网保险平台相继创新推出宠物保险产品。从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宠物医疗险”产品来看,每年保费在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赔付限额在5000元至30000万元之间。保障范围主要包括宠物的皮肤病、传染病、猫传腹、犬细小病毒、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等。
记者了解到,“铲屎官”们对“宠物险”的满意度并不高。在知乎上,一位网友抱怨,宠物保险的保费一点儿不比人的社保低,赔付过程却十分麻烦,需要提供宠物治疗中的各种明细,还要求医院开具纸质或电子发票,发票日期和金额须与费用明细清单的日期和金额一致。而宠物治疗住院一个流程走下来才可以开发票,不一定是和检查时间在同一天,这些小细节能把人麻烦死。此外,保险公司规定的定点医院赔付比例高,非定点医院赔付比例低,可定点医院又不多。
另一位网友跟帖说,他为自己宠物狗子买了一年(2021年5月2日—2022年5月1日)的保险。投保后1个月,狗子突然生病了,他准备了一堆材料准备申报理赔,但上传材料3天后,保险公司却告诉他因狗子年纪小,可能为先天性疾病不予赔付。他急了:“我怎么证明狗子是不是患先天性疾病呢?”因此,不堪“虐心”的他提出退保,但保险公司回复,在保险公司方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如果他单方面提出退保,那么退回的金额不是全额。退保一共有5个选项,他试图点击“体验不满意”和“赔付不满意”,但点击该选项时,发现怎么也提交不了。当他试探点击“费用贵不值得”选项时,他马上收到了退保金额5.14元。投保了188元,只过了不到两个月,却只退回了5.14元,这位消费者抱怨:这可真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呢!”
这两位网友的经历引起了不少投保者的共鸣,他们纷纷跟帖,吐槽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宠物险”产品性价比不高、问诊医院良莠不齐、价格体系不透明、赔付率低、覆盖的宠物医院较少等。
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宠物保险他们也是“且行且探索”,主要还是因为受制于宠物身份识别技术不高,投保欺诈风险却不低,保险机构与宠物医院及医生合作有限等。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支付宝保险平台开放了宠物鼻纹识别技术,并联合众安保险等将该技术第一次应用于宠物保险。宠物身份识别技术算是升级了一小步,但宠物保险的完善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手机碎屏险”傻傻分不清楚
该选厂家版、原厂屏还是严选屏?
现在,手机已不仅仅是手机,还是钱包、身份证、公交地铁卡......买了大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手机,总担心屏幕破碎。“手机碎屏险”因此一经面世就备受瞩目。
目前,购买“碎屏险”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手机厂家版,另一种是网上购物平台作为第三方推出的。厂家版“碎屏险”价格比第三方的贵不少。那么消费者该选哪个呢?
从事手机维修工作16年的消费者张国和是厂家版的忠实拥趸。他的理由是,你在网上购物平台上购买的“碎屏险”,假如手机屏幕碎了,不是在官方售后免费换屏,而是在其合作的第三方换,这就要看运气了。你很可能会赶上手机大概率是外屏摔坏了,第三方维修点却把内外屏都一起换了。其实,手机外屏是可以单独换的,而且换完之后,很可能无法享受手机厂家的其他服务。
消费者如果介意厂家版“手机碎屏险”的价格,想图实惠从第三方平台购买“碎屏险”的话,又有两个选择:“原厂屏”或“严选屏”。第三方平台保险人士给出的建议是,如果不想为后续可能的理赔找别扭,建议选择“原厂屏”。理由是一旦更换成非“原厂屏”,极有可能导致手机上某些功能的缺失,且可能丢失官方保修。(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