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同比稳中有降,表明全球新增的进出口关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进出口限制性措施以及其他限制性措施总体减少,全球经贸摩擦整体缓和。但与此同时,印度、美国等较大经济体间的经贸摩擦仍然呈上升趋势。

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经贸摩擦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全球指数同比稳中有降,但较大经济体间经贸摩擦仍呈上升趋势。二是各类措施的实施在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间的差异较大,服务于国家制造业、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的意图更加明显。三是发布措施多的国家(地区)同比更为集中,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几乎与战略基础物资和装备相关。2021年,20个国家(地区)共计发布4071项措施,同比增长16.4%。四是中国对全球经贸摩擦的影响相对较小,经贸措施的运用也相对较少。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有6个月处于高位,同比减少3个月。其中,印度、美国、阿根廷、欧盟、巴西和英国的月均值处于高位,阿根廷、美国和日本等7个国家月均值比2020年明显上升。此外,国外对华经贸摩擦指数有11个月处于高位。

从经贸摩擦的措施来看,发达国家(地区)采取更多的产业补贴、投资限制和政府采购措施。美国、欧盟、英国、印度、巴西和阿根廷对国内贸易救济法规进行了修订,重点加强贸易救济执法。进出口限制措施成为西方国家对华采取措施的主要工具。

从经贸摩擦发生的行业来看,20个国家(地区)发布经贸措施影响产品的覆盖范围高达92.9%,比2020年略有收窄,涉及农产品、食品、化学品、药品、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医疗设备以及特殊交易品等。

为帮助中国企业有效应对经贸摩擦,提供风险预警和决策支持,中国贸促会对经济、贸易、地区分布以及对华贸易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20个国家(地区)的经贸措施进行了系统跟踪,定期发布《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报告,对进出口关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进出口限制性措施以及其他限制性措施进行研究。(吴 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