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广州市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广州近日向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发放了约1200万元仓租补助,缓解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巩固广州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优势。
非常时期,拿出非常之策,为企解难、助企纾困,体现政企之间同力协契、共克时艰的决心。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外疫情反复、原材料成本上涨、跨境海运不通畅等,严重影响了跨境电商业务开展,相关企业遭遇“倒春寒”。直接发放仓租补助,有效缓解跨境电商企业成本压力,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为稳外贸工作提供助力,此举堪赞。
企业的事就是政府的事。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纾困”一词几乎出现在每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抓紧把已出台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地方加大帮扶力度,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这都表明,只有稳住市场主体,才能稳就业保就业,才能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在助企纾困上敢为人先。在广东省层面,“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25条”“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47条”“稳工业32条”等重磅政策相继出台;在广州市层面,从“纾困9条”“双统筹46条”“金融纾困19条”到“供应链畅通13条”,惠企暖企政策纷至沓来。政策红利化作阵阵春雨,润泽无数企业。广州今次更是拿出“真金白银”助企,诚意满满。
助企纾困,重在导向。面对市场主体的政府行为,既要立足当下,下一场“及时雨”“透雨”,让所有市场主体感受到,又要突出产业导向、聚焦重点产业,为未来筹谋。广州提出“制造业立市”,并聚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等五大支柱产业。在纾困过程中,对重点产业必须予以重点关注,以期收获助企政策的滚雪球效应。
助企纾困,贵在精准。政策是一种工具,工具有硬有软、有利有钝。一些政策,如税费减免政策,覆盖面较广、精准度较高、普惠性较好,能把更多的中小微企业纳入视野,精准击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痛点堵点难点,纾困效果较好;一些政策,如以往的个别金融支持政策,对企业的帮助效果相对欠佳,就因其覆盖面、精准度、普惠性有待提升。不同行业、不同门类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难以一把尺子量到底,对此要区别对待、有的放矢,让普惠政策能高效“滴灌”,提高政策举措的精准度。
助企纾困,功在实效。纾困要用脱困来检验,因此必须坚持效果导向。一方面,要提高政策“含金量”,让政策好看又好用、叫好又叫座。相关政策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坚持少而精,让企业用得上、用得好、喜欢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拿出“真金白银”助企,最直接也最有效,财力许可情况下,可以重点研究。另一方面,要让政策迅速落地,不让好政策打滑、空转。出台政策不易,执行好更难,“想得到”考验智慧,“做得到”需要行动,让每一项助企政策都得到不折不扣执行,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讲心”让企业感受温度,“讲金”让企业获得力度。换位思考,与企业共情,为企业雪中送炭、排忧解难,再加上企业自身奋斗拼搏,相信市场的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