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又一份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磅文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意见》开篇就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并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和一揽子举措。
《意见》发布引发广泛热议,什么是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何要加快建设步伐?怎样才能把这个大市场建好?受访专家对此深入解读,建言献策。
由大到强支撑新发展格局
业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如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监管等尚不统一,部分市场存在分割等,影响国内要素资源有序流动与配置效率。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清理过去形成的“我的地盘我做主”“一亩三分地”的思想,打破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的藩篱,建成统一大市场,让资本、资源、商品、服务、数据等各种市场要素都能高效运转起来,让中国经济更加轻盈、更有活力。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意见》开篇就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解读道,当前形势下,中国仍需要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破除制约经济畅通循环的各种障碍,激发新的市场活力。在此背景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有助于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的转变,对稳增长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而言具有重要价值,将起到有效凝聚培育有效市场的信心的作用,也有利于打通制约经济循环关键堵点,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更好利用两种资源,联通两个市场,为构建畅通联动、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立破并举相关领域迎利好
全国统一大市场怎么建?《意见》给出了指导方向立破并举。
具体讲,一手要抓“立”,从制度建设着眼,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强化公平竞争市场规则建立,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另一手要抓“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垄断和不当竞争行为,瞄准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等顽疾,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拆除有形无形的“篱笆”“围墙”,让形形色色的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无处遁形。
“这对疫情影响下承压前行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意见》把知识产权的保护内容放到靠前重要的位置,将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中小企业形成“专精特新”企业队伍;着力强化反垄断则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中小企业进入更多的产业领域,构建大、中、小企业融合协作发展的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首次提出“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并提出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在刘向东看来,这对中国在疫情之下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疫情冲击下,各地都有各自的疫情防控政策措施,部分地方借机加强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等举措,对跨区域的要素资源流动形成壁垒,形成区域小循环,不利于更好开展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刘向东认为,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非常有必要,要在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推动区域之间的市场联通,降低市场跨区流动的交易成本,让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形成对全球先进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实现国内国际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循环的相互促进。
此外,受益于《意见》提出的“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也将提速发展。
“流通设施布局重在‘新’和‘基础’:‘新’强调的是数字化的流通设施和数字化的物流交付平台的布局,形成更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社会物流降本增效;‘基础’强调的是应急物流体系、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体系和网络建设,提升抗风险能力。”陈丽芬说。
破除壁垒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要建设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在具体实施中,平衡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刘向东表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有利于资源高效配置和创造更便利的市场环境,但因涉及地方利益等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一定的阻力。而要破除壁垒,首先要做到依法依规进行市场监管,率先清理废除各地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等,切实按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让新进入者无禁区,全面提升政府监管效能,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引领统一大市场建设。
陈丽芬认为,在《意见》实施过程中,要让市场“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保障资源要素充分自由流动,满足市场需求。要更好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制度规则体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记者白舒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