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化油气进口格局、加强能源储备、加快新型能源发展、推动能源交易人民币计价结算……面对俄乌冲突将给全球能源格局带来的重大影响,作为能源需求大国的中国须依形势调整能源策略。
格局生变
在日前举办的中宏论坛在线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俄乌冲突将给全球能源格局带来多重影响,如推动国际能源尤其是油气价格持续高涨、增加国际能源贸易合作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加速全球能源的绿色转型步伐等。
“俄乌冲突将重构全球能源供需体系。”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景春梅指出,欧洲国家在被迫寻求大幅减少对俄油气依赖替代方案的同时,俄罗斯也需要在发展中经济体开拓更大的能源消费市场。欧洲国家将增加自中东、北美、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的资源采购,世界油气资源竞买将更加激烈,今后的能源国际贸易也将更多与地缘政治因素挂钩。随着俄乌冲突升级和国际能源价格飙升,煤电和核电正重回各国政府考量范围,不少欧洲国家谋求以核电复兴换取能源独立。
多措应对
鉴于形势变化,与会专家建议,从供给、储备和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采取措施以确保中国能源安全。
其中,构建多元化油气进口格局尤为重要。景春梅建议,可着力推动跨境管道天然气扩容增量,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天然气合作;加快推进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推动远东线管道开工建设,适时开展中蒙俄天然气管道建设谈判;继续巩固同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伊朗等中东国家的油气合作,着力加强与阿根廷等拉美油气资源大国的能源合作;还可考虑利用中美贸易谈判,扩大自美国的油气进口。
俄乌冲突下,中俄能源合作再迎“窗口期”。这有利于稳定中国能源供应和价格,但景春梅提醒,在此背景下,中方参与进口的企业可能面临美国“长臂管辖”的制裁风险。因此,要立足总体安全观,合理把握中俄能源合作节奏和规模。
推进能源转型也是提高能源自给率的重要手段。专家认为,要科学有序、稳妥推进“双碳”工作,避免未立先破,导致能源短缺的发生。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另一方面要不失时机推动加快氢能等新型能源发展和新型储能等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
“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变化,油气价格居高不下,要把油气储备体系建设摆到与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景春梅建议,在加快中国国际石油储备三期工程、新增项目和储气库项目建设的同时,应加快形成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生产经营者库存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储备体系,提高保障能力。
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提高在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则要加快打造以人民币计价的能源交易体系。景春梅提出,要主动推进能源及其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上海原油期货规则制度,加快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人民币”体系,积极构建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天然气交易体系,努力探索建立新能源人民币计价结算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青建议,充分利用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等优势,以国家间产能合作为助力,推进中国石油相关产业和项目落地,最大程度实现石油人民币签单和人民币计价结算目标。同时,积极吸引更多有影响力的大型石油企业和国际投资者参与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原油期货交易和其他金融项目,降低贸易合作成本和汇率波动风险。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教授林学军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石油期货交易规则,强化监管措施,吸引各国投资者,以“石油人民币”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构建全球能源市场新秩序。
“构建能源战略联盟需提上议事日程。”景春梅表示,应充分利用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重要地位,打造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全球能源战略合作联盟,搭建更加广泛的全球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中国要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能源治理,以互惠互利代替对抗,不断扩大能源交流合作的“朋友圈”。(记者 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