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于5月23日宣布,该国将从6月1日起停止每月多达360万只鸡的出口,直到鸡肉价格和生产恢复稳定。
近期,马来西亚民众消费最多的肉类鸡肉的价格飙升了45%,价格从每公斤8.9林吉特涨至13林吉特,市场已出现供应短缺。对此,马来西亚政府推行5.29亿林吉特的特别拨款举措,每公斤鸡肉向鸡农补贴0.6林吉特,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由于国际粮食、饲料和兽用药品价格高涨极大影响养鸡业成本控制,业者普遍降低肉鸡养殖存量。同时,不少养殖业者认为,政府长期对鸡肉价格采取限价,却没有采取足够措施弥补从业者的损失,使得养殖业者不愿养殖生鸡,多重因素叠加导致“鸡荒”,令近期马来西亚各地集市普遍“一鸡难求”。
马来西亚现“鸡荒”并非孤例,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阿根廷。为抑制高通胀率,阿政府实施最高限价计划,对民生物品价格实施更严格的限制。然而,阿经济学家佩尔蒂拉对通胀危机与各种限价措施的效果进行研究后发现,从2014年开始至今的各种价格协议已经实施到位,但阿通胀率仍然从当初的25%飙升到如今的近50%。佩尔蒂拉认为,政府在大型连锁超市实施的价格协议对消除通账压力的作用“非常有限”。
再看西班牙。5月13日西政府批准实施天然气价格上限制度,即未来一年用于发电的天然气平均价格将被限制在每兆瓦时50欧元。这是迄今欧洲范围为遏制能源价格上涨而采取的最激进举措。西班牙的限气价格计划遭到了几个北欧国家政府以及一些公用事业公司的强烈反对。西班牙最大的电力公司Iberdrola SA表示,任何价格上限都应该在整个欧洲实施,允许某些国家单独行动可能会破坏共同市场。可以预计的是,供应给发电企业的天然气价格被限制将影响天然气供应商的积极性,电力企业也因被限制电力价格而降低生产积极性。西班牙在今年夏季用电高峰很可能遭遇“电荒”。
从人性和经济学原理来讲,政府为抑制通胀而出台价格限制的行政措施,使得商品利润减少甚至赔钱时,生产者增加供给的积极性受损,必然会降低产量甚至放弃经营,商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很难改变。商品短缺将催生“官方价格”与“黑市价格”两种价格,引发寻租行为,产生行政腐败。而且,价格水平低也不利于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在资源稀缺的同时造成严重的浪费。此外,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的恶果。(路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