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内的西安国际航材供应链管理中心里,20排高7.3米高智能货架上存储着1000多种从世界各国进口的航材。在这里,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仓储系统高效满足上下游企业即时生产需求,辅以供应链金融、“统贷平台+代理采购”等服务功能,实现了“航材进口采购+金融+供应链”集成服务。现在,西安国际航材供应链管理中心被用户誉为“国际航材超市”,完成以航材为核心的进出口贸易额超过5亿元。

“国际航材超市”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5年来,西安市坚持对标国际标准、聚焦特色发展、推进差异化改革的成功样本之一。近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评选出2021年度15项“最佳实践案例”,包括西安国际航材供应链管理中心在内的13项“最佳实践案例”均来自西安。

夏为蕃秀,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的制度创新“试验田”生机勃发。

为国家开放试制度、为区域发展筑高地,西安不论是自贸、服贸联动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新模式,还是陆空联动打造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抑或是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带动辐射西部地区发展,其根本指向是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全面推进制度创新。

“先”--自贸试验区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探路,为打造新业态、培育新生态勇打头阵。如西安海关率先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推出航空口岸机坪“直提直装”改革,实现进出口货物“零延时”运输;西安高新功能区领先探索了一条技术境外输出的新路径,助推产业化技术“走出去”。

“行”--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创新中始终走在潮头,面向新目标、开拓新前景、奋进新时代。西安高新功能区推出文化贸易“1+2+N”新模式,积极打造文化出口基地,目前全球产业服务孵化基地已集聚各类文化出口企业1000余家,各类专业服务机构100余家。秦汉新城功能区率先搭建“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使医疗器械注册持有人不用再背负设备、人员、场地等运营压力,专注创新产品上市。

“先”--自贸试验区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破解系统性、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西安浐灞生态功能区探索开展分阶段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企业从拿地到动工由135天压缩至15天以内。西安经开功能区创新推出“掌上通”“一线通”“云税通”三位一体的税务集成服务体系,实现税费业务“家里办、马上办、线上办”。

“试”--自贸试验区激发西安优势,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功能区推行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组织新模式,班列订舱时间由七天缩短至一天。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探索赋予铁路提单物权属性,企业仅凭一张提单即可获得信用贷款。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与西安国际港务功能区打造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自上线以来已为33家企业融资21.35亿元。

一边投石问路,一边总结推广,西安持续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通过贸易、投资、监管和金融等制度创新,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和市场活力增强。

从揭牌至2022年3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含西咸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10784家,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965家,外商投资企业753家,新增市场主体数是自贸试验区设立前的4倍。

当前,自贸试验区改革进入“深入区”,西安这片改革开放“试验田”仍在以强有力的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攀登制度创新高地,突破培育“西安良种”,塑造改革创新的“西安样本”。(王嘉楠 李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