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了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深圳在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二。深圳正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近年来,作为深圳的生态和旅游大区,大鹏新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绩优异,环卫测评指数走在全市前列,交通文明指数42个月位居全市第一。
2022年,新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五好单位”建设为抓手,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根本目标,坚持党建引领,重点攻坚,突出问题整改、督查督办、形成干部带头,党员冲锋在前,居民群众参与、监督的文明创建大格局。同时,坚持“生态立区、经济强区、福民兴区”,结合“山海”资源优势,持续做足“生态”文章,用精细化创建,不断擦亮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党建引领聚合力 夯实文明创建根基
8月19日以来,大鹏新区一批批机关在职党员于每周五身穿红马甲、佩戴党徽,主动到挂(驻)点社区报到。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入宅入户向群众分发宣传手册,讲解创文要点及山海安全知识,身体力行将创文工作拉近居民群众生活。
坚持创文为民、利民、靠民,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大鹏新区建立以新区党工委书记为“总管家”的文明管家机制,党工委班子成员深入开展“行走大鹏”,以上率下,齐抓共管,在职党员“双报到”,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引导示范作用,开展入户宣传、交通协管、文明劝导、垃圾分类等工作。同时新区综合办、城管局、住建局、交警大队等重点单位成立“1+4”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队,针对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基础设施、公益宣传4大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提升“百日行动”。
通过开展市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印发《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环卫管理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建立“红黄蓝”机制,采用分级式转办、督查、追责的办法,大鹏新区创文构架走出了一条高位统筹、层层推进、上下共研“一盘棋”的好路子,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筑牢根基。
全民参与补短板
“1+3+25”文明阵地全覆盖
农贸市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人口结构复杂,设施陈旧,一直是创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大鹏新区紧密联系群众,组建创文志愿服务队,发动志愿者对占道经营、乱扔垃圾等行为进行纠正和劝导,充分发动广大市民做“监督者”对日常生活遇到的不文明行为进行“随手拍”,以“一对一”示范帮带促进文明风气的形成。并率先建立商户、企业、村社“文明联盟”,积极探索“街坊共治”模式,营造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坚持群众在哪,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大鹏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当前新区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理论教育、文化阵地、健体服务和志愿服务的重要阵地。新区在推进过程中,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等志愿活动纳入其中,并成立红色文化宣讲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百姓名嘴讲大鹏故事”宣讲,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居民群众身边,包括“榕树下的党课”“居民党史故事会”“理论宣讲周”等活动都已形成特色品牌,在市民群众中取得良好反响。
据了解,新区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全部建成,其中,新区景点景区、自然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31个特色点位也全部覆盖。
贴合本土特色传播文明理念
各街区多措并举开展创文活动
“蓝蜻蜓”“民间河长”“净海清滩”等志愿队伍,常年在大鹏新区开展海洋和生态保护及生态文明宣传。这是大鹏新区突显生态文明特色,在绿水青山间播撒文明火种的有力见证。2022年,新区结合本土特色,开展五大类别主题活动,围绕生态主题,在“大鹏自然童书馆”开办“大鹏自然课堂”,围绕非遗主题,开展“我们的节日”非遗传承活动,围绕旅游主题,开展“公益+旅游”志愿服务等。
在葵涌办事处,为传承客家文化举办的客家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几十对亲子家庭参加;“听·见葵涌”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大鹏办事处岭南路,200名外卖小哥的外卖箱上统一张贴“珍惜粮食,光盘行动”等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标识;一辆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知识的“文明号”在大鹏新区较场尾民宿小镇正式亮相。在南澳杨梅坑,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从天然潭入口出发,沿途清理地上的烟头、废弃口罩、水瓶、塑料包装等垃圾。
文明服务助力疫情防控一线
打通关心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大鹏新区,每5个人中就有1名红马甲”,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疫情期间,新区积极发动群众在家门口参与文明实践,对接25个社区志愿服务需求,协调N支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者,开展卡口驻守、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入户走访等志愿服务,充实到防疫一线,有效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同时,新区全力筑牢岸线防疫安全屏障、夯实沿海联防联控工作,突出抓好海上、港口码头、岸线、进出海岸线的公路和社区“五道防线”。新区群团工作部、新区义工联建立海上防疫志愿服务“一中心一网一队”,坚持“海岸巡、陆上宣、及时报”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切实有效地打通宣传、教育、关心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之花在青山碧海间盛开。(李小刚 邱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