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从“下笔”的第一天起,湖南湘江新区就被注入改革创新的强大基因。
当改革创新的实践像一朵朵浪花,引领着跨越赶超的人心洋流,释放着澎湃前行的发展力量。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既是湘江新区发展的基本实践,也是湘江新区、岳麓区、长沙高新区“三区合一”的发展主线,因而形成了三区融合后披荆斩棘一路向前的行动路线。
2022年,湖南湘江新区以全省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8%的GDP,成为中部崛起的新增长极,走在了高质量发展的前列,交出了“三区合一”后的首张漂亮答卷。
(相关资料图)
如今,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春风,湘江新区正奋楫扬帆,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前行,驶向更加波澜壮阔的彼岸。
长沙信息产业园。周柯宇 摄
强省会,关键在强新区。“要推动湘江新区改革,进一步擦亮‘湘江新区’品牌。”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为“强新区”锚定坐标。
没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和担当,怎对得起步履铿锵的发展步伐?在大胆尝试中,湖南省委、省政府击中新区改革痛点,向体制机制要活力,在推动湘江新区、岳麓区、长沙高新区“三区合一”方面不断探索。
思路一变天地宽!湘江西岸,一场以优化湘江新区管理体制为圆心的变革开启。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优化湘江新区管理体制涉及到省、市、区三个层级,牵涉面广、影响力大。湖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湘江新区改革,作出了优化湖南湘江新区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推动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岳麓区三区合一,明确实行“区政合一”运行模式。2022年,湘江新区完成管理体制优化,将三区83个部门整合优化为20个部局并明晰职能职责,望城三个街道(镇)完成移交托管,理顺了湘江新区与长沙市、所在地党委、政府和辖区内相关单位的关系。组织架构上,通过改革实行大部制、扁平化运行机制,将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岳麓区原56个党政机构全部整合到新设立的20个部门,实行工作、人员整体平移,精简部门领导职数,创新人事编制管理,最快实现机构整合、工作融合,构建了高效运行的工作体系。
政策加持,扩权赋能。区政合一,合的是社会经济管理职权。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湖南省、长沙市对湘江新区在原来赋予的各类权限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赋予湘江新区完整的市级行政权限和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让湘江新区集中省、市、区三级权限,拥有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截至目前,湖南省第一批已经在“放管服”改革等方面下放38项省级权限,长沙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共赋权789项,第二批依申请类及依职权类赋权4057项即将下放。
全新出发的湘江新区,直属区总面积达7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210万,统筹区包括宁乡和望城部分区域,进而延伸至九华和湘阴片区,形成了与统筹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全新的湘江新区,理顺了湘江以西“三区”的复杂关系,变“各自为战”为“一盘棋”“一家人”。
中建智慧谷。资料图
融合之效 释放跨越发展之力
无改革,不新区;无创新,不新区。
变革之后的湘江新区,营商环境指数更加优化,率先在全市开设“办不成事窗口”,14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目前该窗口受理群众反映事项33件,按期办结率100%。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三集中三到位+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审批服务模式,以“一个部局管理”“一个窗口进出”“一个指南办事”“一枚印章审批”“一件事一次办好”为主线,进一步优化流程,推动审批环节、资料、时限3大核心要素均压缩10%以上。
变革之后的湘江新区,惠企政策更加有力,制定省级8个专项政策对应落实责任清单,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截至目前,面向全区1379家企业开展精准帮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763个;以“免申即享”方式累计为企业兑现政策资金1.46亿元,惠及企业4548家;新增减税降费74亿元,兑现各类政策扶持资金26.2亿元,帮助企业获得风补贷款11.69亿元。
新年伊始,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湖南湘江新区管理机构“三定”规定,为新区在全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表示,新区将以“三定”规定的印发为契机,认真统筹新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项目推进等工作,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新区最重要的工作,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园区专业化发展、市场主体高端化发展、数字经济融合化发展,切实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以一地一域精彩为全局全域添彩。
改革为帆,创新为桨。湘江新区优化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在全国树立标杆,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特别案例”,这既是对新区人攻坚克难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的生动注脚,更为踔厉奋发奔赴下一场山海积蓄了磅礴动能。
(图片来源:长沙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