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世界范围内,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公共健康问题。在过去30年里,全球超重和肥胖的男性从28.8%上升到了36.9%,而女性则从29.8%上升到了38.0%。在年轻人和中年人中,观察到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死亡率呈 U 型或 J 型关联,肥胖一直被认为是各种不良健康结果的危险因素,会导致多种疾病和死亡风险的增加。然而,在患有心血管疾病(CVD)的人中,却观察到肥胖可能对特定原因或全因死亡具有保护作用。这种出乎意料的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一些新的研究表明,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同样存在着肥胖悖论——超重至中度肥胖的65岁以上老人似乎有更健康的结果、更低的死亡率。2022年4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施小明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Aging发表了题为:The obesity paradox is mostly driven by decreasedn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the oldestold in China: a 20-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论文。该研究发现,中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重或轻度肥胖与死亡率降低相关。这一发现表明,对最佳体重的公共卫生建议,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或应向上调整。这也提示了我们,“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话或许并不准确。吕跃斌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施小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BMI 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BMI =体重(Kg)除以身高平方(m2),BMI指数大于25则为超重,大于30则为肥胖。然而,最佳 BMI 建议是建立在对一般人群的大范围流行病学研究上,对老年个体代表性不足,特别是80岁及以上的最高龄人群。为了为了更好地理解老年人 BMI、健康结果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团队分析了27026名个体(年龄为92.7±7.5岁)在80岁后收集的数据,这些人在1998年至2018年之间进行的一项中国观察性研究中得到多达20年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在80岁及以上这一年龄组中,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均随BMI 指数上升而降低,最佳BMI 指数在超重至中度肥胖的范围之内。尤其是全因死亡风险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最佳 BMI 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肥胖的范围。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他们的死亡风险与腰围的关联,因为腰围是腹部脂肪堆积的指标。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女,全因死亡风险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随腰围增加而降低,但男性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随腰围增加而增加,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与腰围则呈倒 U 型关联。总体来说,这些发现支持了中国最年老人群(80岁及以上)中存在肥胖悖论,表明对于最佳 BMI 的公共卫生建议可能不适用于中国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Nature Aging期刊同期发表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胡令芳(Jean Woo)的评论文章,胡令芳指出,公共卫生建议人们的 BMI 应保持在25以下,超过25就会被认定为超重或肥胖。然而,施小明团队的这项研究显示,对于80岁及以上的中国老年人来说,最佳 BMI 指数或许应当上调。他们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最佳 BMI 为29.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关最佳 BMI 为26.5,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关最佳 BMI 为30.6。这些最佳 BMI 均超过25,达到了超重甚至肥胖的范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