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午12时55分,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牵头整建制接管的上海市花博园复兴馆安徽方舱医院A舱院区又有6位患者完成出舱核验手续,顺利出舱,目前该院区累计出舱人数已超千人。

记者了解到,截至4月26日0点,该方舱院区已累计收治患者1732人,其中最年长者71岁,年纪最小的4岁。医疗队完成国家卫健委联防联控督导组现场督导检查、危重症患者处置应急演练等各项任务,并在总队指导下各项医疗照护工作有序展开。4月25日晚间,医疗队又接到新任务,9名队员已经集结,将支援另一所方舱医院的相关管理工作。

照护患者:细微之处见真章

细致,是刻画在每一名医疗队队员心头的标尺。管理一所方舱医院,就像管理一个大家庭。谁有基础疾病,谁有免疫缺陷,谁的体脂超标,谁有重度烟瘾......大到重症患者会诊转院,小到孩子坚果过敏,方舱里的事情千条万缕,每一件都在医护人员的照管之下。

“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患者的心理,多一点耐心,患者就会少一些不安。”护理领队贺雪梅在工作中风风火火,对待患者却始终耐心细致。

“A425床坏了”“饭几点到啊”“发东西麻烦小声一点,我头痛”......“大家不要着急,床板今天已经联系更换”“因为封路,饭在途中耽误了,已到舱门口”“已告知舱内发放物资不要发出太大声响”......

“大家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都在线。”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个总是在线的“大管家”,赢得了患者的支持和信任。

在方舱护理部的牵头组织下,方舱党员志愿者联盟“上线”。帮助发放物资、维持秩序,引导核酸检测,甚至帮忙装饰这个临时的家,白色的方舱渐渐有了色彩,更有温暖的生机。

核酸检测是舱内每天的重点工作之一,检测位置、路线、甚至每一张试管码的朝向都提前安排好。

除了身穿防护服的“大白”们,医生站里的记录板“大白”,也是值得关注的重点。这里除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还有很多圈圈画画的注意事项,体现着队员们的专业与细致。尽管舱内患者流动性大,但医疗队医护人员始终对每位患者的情况了然于胸。

心理关爱:重点人群重点观察、主动服务

初入方舱,突变的生活环境,不少患者适应困难。焦虑、失眠、易怒,都成了初入方舱患者的常见情况。“方舱不仅要治疗照护患者,更要关怀抚慰患者。”护理部牵头成立心理照护小组,对重点人群重点观察、主动服务。

71岁的江爷爷患有老年性耳聋,助听器电池刚好用光,听不清声音的焦虑加上同在舱内老伴儿的抱怨,让江爷爷十分烦躁。心理干预小组主动走到老爷子身边,一方面帮江爷爷协调助听器电池,另一方面通过跟江爷爷拉家常,讲道理,安抚老爷子的情绪。

因为环境限制,方舱内不少人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孩子们也常常盯着平板。注意到这一情况,护理三组组长李君和队员们主动带孩子们上起了体育课、美术课。

没有器材,就用药盒当障碍;没有道具,就用餐巾纸做兔子......尽管简单,孩子们却玩得不亦乐乎,方舱里孩子们的笑声让大人们也不禁放下了手机。

院感防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春日的崇明绿树掩映,鸟鸣啾啾。尽管医疗队驻地对面就是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但队员们每天看到最多的,是成箱的防护物资;闻到的,都是消毒水的淡淡气味。

“每个人都是自己院感防控的第一责任人。”中国科大附一院医疗队院感负责人于玉领说,舱内实行三级院感防控,驻地落实严格闭环管理。所有队员即使在休息时间,也不允许会面、聚集。为降低聚集风险,驻地队员的核酸采集也改成了全程无接触的“自行采样—上门收集”模式。“医疗队不仅要照护好患者,也要照护好我们的队员”,于玉领说。

微信群和腾讯会议于是成了方舱外队员们每日工作、学习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重点患者的病情交班、治疗措施的制定及执行以及药物的补给、工作程序的优化及衔接等诸多事宜,大家常常无法面对面协商。我们就一起在线商量。协商时总有一位同事在舱内上班,舱内的工作手机“方舱7”就机动地替代医疗队中的一员。”医疗队员杨春芳说。

“工作之余,不能出去,那就正好趁着休息时间备备课。”医疗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彦将自己的休息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抗疫大战场:前后方联动筑起连心桥

如果说抗疫是一场战斗,那方舱就是一个战场。医护人员在一线承担着阻击疫情的重任,方舱之外也有太多的人正和他们一同前行。

医院是医疗队最坚强的后盾。为使队员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前线战斗,院党委全力做好保障支持,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并以多种形式表达慰问和关心。院党委书记刘连新、执行院长严光多次通过电话了解医院援沪医疗队的工作生活、物资保障情况,并向医疗队队员表达问候。在顺利接收首批患者进舱后,院长葛均波院士第一时间来到医疗队驻地,看望慰问医疗队全体队员,叮嘱大家做好个人防护,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期待早日凯旋。”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夜晚湿度较大。很多队员的服装无法及时晾干。了解情况后,院工会紧急购置了一批服装送往崇明。因实行全域静态管理,普通物流根本无法送达。经多方联络,最终这批服装搭乘医院发往医疗队的物资车,送到队员们手中。

援沪三周来,中国科大附一院医疗队医务、护理、院感、管理各团队高效联动,紧密协同,医患同心,携手抗疫,舱内各项医疗、照护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我们仍要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继续发扬中国科大附一院’仁术济世,求实创新’的医院精神,继续坚持把每一项习以为常的医疗工作做实做细,为守‘沪’做出我们的科大贡献、安徽贡献。”医疗队领队郑昌成说。

李毅 方萍 方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