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第一抓手还是农业。发展农业经济,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还是另辟蹊径?
作为“老招商人”,在怀远县双桥集镇党委书记韩秀眼里,除了大力招商引资和发展实体产业外,想要念好新农业经,又该如何作为?
小麦玉米到金银花
农业传统镇转型了
农业的根本在土地,双桥集镇有14万亩农田,过去以种植玉米和小麦为主。“虽然不用操心,但收益太少。”韩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即便不算人工,刨去种子、化肥等成本,一亩地一年也就一千来元的收入。要是赶上年景不好,收益更差。“有一年厂子来收青储饲料,说好500块钱一亩地。结果到地方一看,跟我说最高300块钱。我一算,连本都不够。”
如何从土里刨金?韩秀在心里盘算又盘算,见到人三句话就聊到了这上面。这时,一位同学邀请她去亳州考察中药材种植。“那才叫开眼界。人家中药材是立体式种植,非常精细。我就想,那么费工为啥还一头劲?那肯定是因为挣钱!一问,一亩地能挣万把块钱呐!”韩秀考察回来,就马不停蹄写出了调研报告,主张发展中药材种植。而且,再三对比之后,韩秀主张选择金银花——种植技术不复杂,适合当地水土,能药用能食用还能做化妆品原料,不愁销路。“种下去第二年就能收,周期25年。相当于一次投入有25年回报。鲜花一斤15块钱左右,算下来一亩地一年收入4千块保底,6千块不是梦。”韩秀信心满满,认定自己找到了好门路。
然而,前景再好,在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农户眼里,不种粮食种花朵仍然有些离经叛道,推广并不容易。这时候,韩秀没有气馁,而是四处寻摸,果然给她找到了一户——一个村子有老两口十几年前开始种植金银花,在缺乏壮劳力的情况下一亩地收入仍可达四五千元。韩秀如获至宝,立马组织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开了个推广会,将老两口请来介绍经验。看到有人动心,又趁热打铁组织种植大户几上亳州、临沂考察,还与山东鲁龙园艺、安徽天瑶药业等企业签订了合同,免费提供种苗,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以协议价收购。
“村干部带头,每人先种二亩地,当作村里的示范园。”韩秀笑着说。另一边,韩秀也积极与上级沟通,争取县里将金银花种植列入补贴目录,贫困户种植每亩补贴1600元,县林业部门再给予经济林补贴每亩500元,这样贫困户每亩的种植成本从2300元降到200元。推广的压力顿时减少了,金银花也终于在双桥集镇扎下根来。
从2018年至今,金银花在当地的种植面积已近4000亩。不久前,镇上还特意从浙江请来农技专家为种植户们示范起垄机的操作,教授种植户如何用药、喷肥,通过科学管理提高产量。“过去金银花起垄翻土都靠人工,一亩地大概得300块钱。用起垄机也就50块钱左右。”一位大户一边往小本子上记着操作要点,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管理好,一亩地增收几百元不成问题。“镇里替俺们操心,那能种不好吗?”
从农业到工业
发展的思路也变了
金银花扎下根来不算啥,关键还得有个好去处,农民才能真正增收。“不能把思路局限在一亩三分地上,得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韩秀的想法很直接:得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旱涝保收。
为此,韩秀张罗着在双桥集镇建起了烘干厂房,收购金银花进行深加工,从根本上解决储存、运输以及价格波动问题,在市场上拥有更多议价权。另外,她还推广给金银花上农业险。如今,双桥集镇的金银花远销海内外,成为国内几家龙头制药厂的重要供货基地,年产值已达2400万元。三年间,双桥集镇的村均村集体收入从8万元增加到64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2万余元。金银花成了农民手中振兴乡村的金花银花。
其实,不光是金银花,双桥集镇的甜糯玉米也驰名周边。同样的,镇里也建起了加工厂,注册了商标,将鲜玉米加工成即食包装,一年四季不愁销路,更不用担心收获季价格被压低。
“俺们这的农产品,都‘有名有姓’!”采访中,双桥集镇党委副书记赵庆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双桥集镇有18个行政村,每个村子都发展出了特色农产品,比如双李村的设施蔬菜、湾东村的大青豆、团结村的西瓜、前进村的黑米、姚庄村的丹参、大祝村的蜜薯等等。种植形成规模之后,镇里成立了安徽满地金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淝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搭建起桥梁;还申请了“妙食家”商标——凡是产自双桥集镇的特产,经过检验合格,都可以免费使用该商标。
“有点类似沙县小吃,打造一个市场IP!”韩秀告诉记者,自己考察过不少地方,也看了很多书,最后想到用这种办法来解决农副特产名声响而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比方说,一个地方物产丰富,风味独特。但是除了本地人知道几个老店,外地人无论是在网上还是自己去店里买,怎么才能知道是正宗的而不是假冒的呢?如果有个商标为质量背书,问题可能就解决了。”韩秀说,不光是农产品,下一步她还打算在乡村旅游中也用上类似思路,力争把双桥集镇运营成响当当的市场品牌。
事实也证明,双桥集镇发展农业所蹚出的“政府主导+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路子,能给农户带来更多收益,更适合现代化的市场竞争。“不怕慢,就怕站。走着比坐着强。”说到成绩,韩秀笑着形容,眼下这还在探索,以后的路长着呢。走起来,才能发现更多致富的门路,农民、农村、农业才能奔向更光明的前程。
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