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六楼,摆满了玻璃瓶,约有两万只。这些瓶子都是霍山石斛的“子宫”,种苗在瓶内郁郁生长,“白大褂”们在器材旁忙碌着。

“实验室的外观有些陈旧了,因为这是20年前建设的。20年的研究,我从黑发变成了白发。” 皖西学院教授,也是当年霍山石斛种苗培育研发带头人的陈乃富笑道,“可喜的是霍山石斛从濒临灭绝到行销全球。”


【资料图】

素有“千金草”“软黄金”之称的霍山石斛,由于无限制的采收,到民国时期就已经难觅踪迹。如今,霍山石斛产业的发展壮大,正是皖西学院服务地方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有力见证。

为“仙草”正名

“当年从何云峙那儿拿到了几十粒种子,这是我会记一辈子的事情,太激动了,我们的研发也就是从那几十粒种子开始的。”陈乃富告诉记者,何云峙有“大别山药王”之称,只有他那儿有纯正的野生霍山石斛种子。以前以各种目的向他要种子的人不少,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何云峙颇为心疼,也很难再相信他人。“也许是我们的专业基础和真诚打动了何老先生,他的信任也让我们有了使命感。”陈乃富说。

霍山石斛对野外生存的环境要求苛刻,且生长极为缓慢,攻破种子组培繁育和室外生长技术,成为量产的关键。

2003年,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组建了实验室,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促使霍山石斛种子在玻璃瓶内发芽生长。

种苗培育成功后,从实验室移植到大棚栽培。

“那时候是夏天,大棚气温有四十多摄氏度,高温高湿,我和陈乃富就不分昼夜地在大棚里轮流值班,记录这些石斛的生长数据,汗水淋得都睁不开眼睛”。皖西学院研究员姚厚军回忆道,有一种小如菜籽的蜗牛,还有一种飞蛾,总是晚上出来吃石斛的叶芽,不能用药防治病虫害怎么办?研发团队只能每夜都人工捕捉蜗牛和飞蛾。“这些种苗就像小婴儿,从玻璃瓶这个‘娘胎’里出来还是得小心看护,24小时离不开人。”

霍山当地可以生长出四种石斛,到底该怎样鉴别?霍山石斛的种植生产规范是怎样的?霍山石斛的药用价值如何?为此,皖西学院牵头研制并发布国家林业行业标准《霍山石斛栽培技术规程》,以及安徽省地方标准《霍山石斛种子生产技术规程》《霍山石斛原种保护技术规程》《霍山石斛基原植物鉴定技术规程》,确保了霍山石斛的种源纯正性和种植的规范性;此外,2019年发布安徽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霍山石斛茎(人工种植)》,确立了霍山石斛的“食材”身份;2020年霍山石斛正式载入《中国药典》,确立了其“药材”身份。

20年的研发,让霍山石斛产业的发展经历了野生种源保护、种子种苗繁育、规模化栽培与产地加工等三个重要阶段,从原来的大棚种植发展到仿野外种植和野生种植,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霍山石斛野外生长的环境和药效。

20年前,霍山石斛种植面积约几十平方米,年产一公斤左右;如今,其种植面积达1.38万亩,年产鲜品约560吨,霍山石斛这株“中华仙草”实现了从濒临灭绝到规模种植,一丛丛、一簇簇霍山石斛在林下、在石上盎然生长。

种子成活改变了山里人的命运

“我们这儿以前是穷地方,山区资源匮乏,路也不通,窝在这里一年收入也就两三千元,所以能出去的都出去了,外地人就更不会来这儿了。”张远国是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店村的村民,谈及村子的变化,他说,“如今村里每天都来很多人,有收购石斛的,有来考察的,有来投资的,反正都是冲着霍山石斛来的。”

王家店村是霍山石斛的原产地、核心区,是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和省级石斛专业特色村,但十几年前少有村民知道霍山石斛,即便是在山上看到了野生的霍山石斛,也以为是普通的“野草”。自从皖西学院的相关团队来村里做研究,再加上当地政策的宣传,村民才明白这些不起眼的霍山石斛原来是可以卖上大价钱的“致富草”。

“现在我们村很少有人外出打工了,这两年回来的大学生就有近20个,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也能做石斛加工的轻体力活,做得好的一家年收入能有30万元。可以说,是石斛改变了我们这些山里人的命运”。曾经以种植兰花和售卖盆景为生的张远国,也创办了自己的霍山石斛公司,他告诉记者,这些年种植霍山石斛的面积成千亩递增,仅霍山县的相关企业就有三百余家。

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仙尊)是当地霍山石斛产值最大的公司,其副总经理戴亚峰说:“如果没有皖西学院,就没有九仙尊。如果没有他们的组培技术,我们不会有信心和决心投资。”

戴亚峰曾在浙江省工作过15年,而浙江省的铁皮石斛早已行销全国。当他得知霍山石斛的药用价值高于铁皮石斛后,他判定霍山石斛的市场是片“蓝海”。几经打听发现,真正掌握了组培技术的只有皖西学院,便从此开始了双方的长期合作。

2010年,该公司一边建设厂房,一边培训技术人员,所有培训工作都由皖西学院承担。在九仙尊正式投入种植生产后,皖西学院长期派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十几年来,双方在霍山石斛生产加工的整条产业链方面仍频繁沟通交流。

谈及给予技术指导的企业,陈乃富表示根本数不过来:“有了组培技术就能有种植面积,有了种植面积就有大批企业投资。种子能生根发芽了,霍山石斛的经济就活了。”

截至2021年底,霍山石斛相关生产经营主体近100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从业人员超万人,年产值超30亿元。建成一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两个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四个石斛类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品牌。

霍山石斛的主产区太平畈乡于2020、2021年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先后获国家级农业产业建设示范强镇、国家级霍山石斛专业示范乡、国家级中国中药石斛文化小镇、安徽省霍山石斛特色小镇、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镇、安徽省第三批优秀旅游乡镇等荣誉。

太平畈乡霍山石斛种植基地

皖西学院植物细胞工程中心教师戴军指导学生学习组培技术

2012年,中国中药科学院院士黄璐琦(右二)指导霍山石斛产业发展

皖西学院霍山石斛资源普查队

离不开的“石斛学院”

在六安市当地,有不少村民把皖西学院称作“石斛学院”。

“皖西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为我们中小型企业配备研发团队,从选种育种到加工都给予指导,人工授粉时期还有他们学校的大学生来帮忙,我们的发展真的是离不了他们。”张远国说,“我们这些农民哪懂技术,都是他们在大棚里、在山林中手把手教出来的,还得用我们农民听得懂的语言沟通,因为说得太专业我们不明白。”

皖西学院学生王诗文在2010年毕业时便加入刚创办的九仙尊,如今已是该公司种苗中心经理,掌握着最核心的种苗培育技术。“当年我们生工学院不少毕业生都从事霍山石斛生产的相关行业,还是挺抢手的,都是当做储备干部培养,毕竟我们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基础。”王诗文说。

在该校有一块6000平方米的霍山石斛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姚厚军告诉记者,这是科研基地,也是实训基地,还是示范和展示的“窗口”。

采访的当天,记者看到有几位大学生正在校内石斛基地开展石斛分栽、挂牌等活动,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做准备。“在基地更容易发现农业生产的具体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能锻炼我们思考和科研的能力。”学生潘浩宇说。

为更好地培养“地方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皖西学院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于2018年增设了中药学专业,引进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中药学博士,提升中药学师资队伍,深入中药产业一线,开展中药材生产实习实训,培养应用型中药专业人才。

实施产业化开发并推进产业化,是皖西学院的科研路径——成果接地气、能应用、能转化,要实现“前沿上得去、企业离不开、百姓用得上”的科研效果,将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培养本乡本土的“生力军”。

皖西学院院长黄友锐表示,在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过程中,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扎根大别山,面向安徽省,融入长三角,主动对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国家战略,形成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助力绿色振兴,服务特色产业” 的鲜明特色,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 黄 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