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放学后,宣城市第二小学教师万海峰都会在经典诵读社团期待着小社员们的到来。作为“双减”政策下应运而生的新社团,经典诵读社团成立时间虽然不到两年,但是已经成为该校课后服务活动的特色育人品牌之一。
多年以来,宣城市第二小学就十分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办学目标。“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该校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努力把校园营造成学生的乐园。
(相关资料图)
向课后要服务和成长
“刚开始倡议创立社团的时候,我们几个语文老师聚到一起,感到责任大、压力重。如何设计教学课程、如何吸引社员加入、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成长等,都得摸着石头过河”。万海峰告诉记者,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宣城市第二小学启动了“多元化”课后服务,实行“基本服务+拓展服务”的模式,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课业辅导服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艺体特长指导服务。
随之创立的经典诵读社团,不仅成了该校课后服务的社团品牌,也成了该校创建书香校园的重要阵地。经过前期摸索和积累,如今社团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形式多样,如吟诵经典古诗词、现代诗词;欣赏演唱旋律优美的古典诗词和歌曲;学习、创作诗词、对联等,让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文化熏陶,从经典诗词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良好道德情操,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该校不仅向课后要服务质量,更要学生全面成长。在去年宣城市经典诵读比赛中,由社团精心创编、五十余名小社员全体参演的作品《千里江山图》,获得全市一等奖的好成绩。无论是在全市比赛中,还是在学校课后服务成果展示活动中,每当看到社员的精彩表现,听到他们在舞台上收获的掌声,万海峰的内心和每一位社团指导老师一样备感欣慰。
把课堂搬到球场和田野
“全校二至六年级27支代表队、324名运动员、60场比赛、187个进球......”回顾去年10月至12月举办的足球联赛,宣城市第二小学的师生们依然激动不已。从发布赛事通知、组织人员参加、购置比赛服装、加强赛前训练,到举办隆重的开幕式、邀请宣城市足球协会专业裁判到场指导,再到最后为获奖班级和个人举行颁奖典礼,学生们在整场校园足球联赛中享受到了体育运动带来的收获和感动。
每逢春耕秋收时节,该校都会组织学生把劳动教育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去年12月,该校学生来到宣城市桑农少儿田园活动基地,挑战推行独轮车、挑筐背箩等劳动实践。尽管农场里的独轮车以及肩头的箩筐摇摇晃晃、负重难行,但是学生们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学会了劳作的技能,感受到了别样的田间乐趣。当亲手挖出的红薯洗净煮熟后被送入口中的那一刻,学生们尝到了收获的甜蜜。无论是以体育赛事为切入点,还是组织学生放飞田野,把课堂搬到球场和田野是该校践行“双减”政策的生动实践。
“教育的本质是对于生命的尊重,而唤起学生们最美好的愿景就是让他们专注于自我的成长,投入到自然的怀抱。我们的行动或许不够,我们的条件或许不够,但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思考”。新学期,宣城市第二小学继续深化开展课后服务,规范课后服务管理,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多措并举加强作业管理教育,让“双减”落实落细,让教育回归本真。
宣城市第二小学把劳动教育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本报记者 谢婷婷,通讯员 龚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