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稳健有力
全年GDP预计增速全市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43.3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位列苏南6个开发区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500亿元,增加值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总量全市第一、创近年新高。进出口总额568.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50亿元,高质量发展考核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态势。
产业集群全面壮大。“6+2+X”现代特色产业势头迅猛,物联网增长15%,集成电路增长20%,生物医药增长15%,大数据和云计算增长15%,全市占比均位居第一,12个产业集群规模可破百亿,其中超千亿集群3个,超500亿集群2个。
“双招双引”强势推进。新招引超亿元重大产业项目145个,其中新批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重大项目招引全市领先。46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总量全市第一,超全市平均10个百分点以上。全力实施产业园区“三优化三提升”三年行动,全年共盘活土地3380亩。
开放平台集聚成势。启动规划无锡国际集成电路创新集聚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等六大国际合作载体,积极谋划综保区协同发展区建设,中欧(无锡)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园获批省级国际合作园区,成功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生物医药)、全国“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等“国字号”牌子,成功获批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等3块省级牌子。
科技创新加速蝶变腾飞
全力打造太湖湾科创带“创新智核”,获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排名第二。
创新主体千帆竞发。全年新招引科技企业2450家,国家高企首次突破1000家,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榜单5家,入选省独角兽企业2家、居全省园区第一。5家企业3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获批国内唯一特殊食品技术创新中心(筹),成为全市首个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百亿元的地区。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获评“灯塔工厂”1家和全市首个国家工业绿色园区,新增市级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入选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地区,入选省区块链发展集聚区、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
人才高地加快构筑。拨付飞凤人才基金2.39亿元,国省市三级人才项目申报入选数连续四年列全市第一,全年引才万人以上,新增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全市四分之一。
改革措施多点发力。全市首设“太湖湾科创带通办窗”,全省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全省唯一县(区)审批服务便民化试点,率先实现不同类型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
全面答好民生考卷
发展底线不断固牢。疫苗接种率走在全市前列,积极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PM2.5浓度同比较大幅度下降,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安置房开工建设7377套,建成5848套,长江路美丽宜居街区塑造等4个项目成为全市唯一省级试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新增学位1万余个,同学段正高级职称、省特级教师新增人数和现有人数均为全市第一,区公共卫生大楼、鸿山九鸿颐养院等一批养老医疗载体投用,全年招聘教育、医疗人才数全市第一,
困难群众服务保障覆盖率全市领先,入选第三批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创建名单,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美丽新吴日益显现。高标准谋划太湖湾科创城、大运河沿线等重点区域功能布局,深化落实产城融合“1158”行动;伯渎河文化中心、伯渎河体育中心完成立项、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展“白玉兰”文化惠民活动、“玉飞凤”精品创作演出等1500场;鸿山墓群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一区三带”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启动;鸿山街道获评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大坊桥村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年新增34处8100个停车位;全面开展“城市管家”、数字城管治理模式;被列为全市唯一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城市(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擦亮“新吴大讲堂”品牌,建成“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 形成全市首个基层理论宣讲矩阵。
干部队伍持续优化。高质量完成区委、区纪委换届工作,精心选拔优秀干部,大力培养年轻干部。
基层党建扎实有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受到省委组织部肯定,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深化社区工作者“1+8”职业体系、专职党建指导员职业体系建设。
管党治党全面从严。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五张清单”,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二届区委第一轮巡察工作全面铺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务实成效。
民主法治充分彰显。全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职,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支持政协发挥作用,“大统战”格局持续增强,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