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将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酒类市场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大有可为。

近年来,中国酒企纷纷推进扁平化渠道建设,酒类经销商面对挑战,纷纷探索新的销售模式,酒类市场加速迎变局。在此背景下,《意见》的发布将给酒类流通市场带来哪些影响?酒企将如何从中受益,寻找更大的发展机遇?

流通领域蕴藏巨大潜力

主营收入35.54亿元,同比增长51.03%;归母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30.39%;扣非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28.15%……这是酒类流通第一股华致酒行在一季度财报中展现的亮眼成绩单。

成绩的取得,与全国市场的潜力密不可分。华致酒行董事长吴向东表示,近年来,公司面向全国市场,线上线下发力挖掘市场潜力,业绩持续快速增长。具体而言,华致酒行深耕国内700余个经济较为发达区域的市场,打造直供终端网点3万多家,在全国各地形成了2000余家门店,拥有超过2000人的专业团队,积极布局各大电商平台,加速数字化升级,形成了酒类流通市场的全国辐射力。

这只是一个案例。众多酒类流通企业纷纷实现不同程度的盈利,品牌酒企也在加速布局电商等扁平化营销渠道,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开拓市场,由此可窥见全国统一大市场给酒类流通带来的潜力。

对此,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味着跨地区的壁垒要被打破,好酒可以面向全国销售,获得更好的成长,有利于酒业健康成长,为扩消费注入更大动能。

赵萍进一步表示,酒业尤其是白酒品牌企业的传统做法是采用经销商制度,他们会在全国建立多级经销商体系,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将一系列销售压力转给经销商,比如激励经销商多囤货、禁止经销商在不同区域“串货”等。但是,作为品牌企业管理全国销售网络的传统方式,这种手段直接干预了经销商作为第三方的正常经营活动,人为设置了跨区域流通壁垒,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精神相违背,电子商务等数字化渠道的迅速发展在加速打破区域分割。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将给酒类流通市场以及酒类流通模式带来深刻变革。

加速酒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量716万千升,累计下降0.6%;完成销售收入6033亿元,累计增长18.6%;实现利润总额1702亿元,累计增长33%。白酒产业在酿酒产业中,以13.2%的市场份额,占据整个饮料酒销售收入的69.5%,占利润总额的87.3%。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介绍,2021年全年,白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716万千升;销售收入6033亿元,增长18.6%;利润总额1702亿元,增长33%。在量增的同时,“品质升级”成为不可逆转的消费趋势。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带给酒类市场的变化不止于流通领域。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品质升级的步伐也将提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顶层设计,对各行业都将带来深远影响,酒业从酿制到消费各环节都将受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更好惠及消费者。

具体而言,任兴洲认为,《意见》将从八个层面对酒类市场带来深远影响:一是全国统一的资产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加健全,假冒伪劣产品受到严厉打击;二是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让酒业准入面临更严格、透明的资格审查;三是打破地区分割和封锁,让各类符合统一标准的酒产品能够畅行全国;四是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让守信酒企在全国销售更便利,让失信者在全国寸步难行;五是培育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可以为酒业创造更好的酿制和消费环境;六是质量分级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酒类标准体系;七是提升酒类消费服务质量,可以让消费者得到更好的体验和更好受到权益保护,纠纷解决机制等将更加有保障;八是按照统一的监管规则,实现更加公平公正的监管和执法,可以为酒企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

面对全行业变局,赵萍建议,酒企只有改变观念、网罗人才、抓住机会,才能实现破局。具体而言,企业需要迈过三道坎:一是理念上的坎,逐步走出经销制的“舒适区”,重视和加速建立多层次的营销渠道。二是管理能力的坎,需要提高跨区域管理流通渠道的能力。三是了解市场的坎,进一步提高对市场需求的认知,不仅要了解市场需求的最新变化,还要完成售中、售后服务等相关工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