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月14日发布消息称,执董会已于5月11日完成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决定维持现有SDR篮子货币构成,并将美元和人民币权重分别从41.73%和10.92%上调至43.38%和12.28%,将欧元、日元和英镑权重分别从30.93%、8.33%和8.09%下调至29.31%、7.59%和7.44%。新的SDR货币篮子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权重仍保持在第三位。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颖婷认为,IMF上调人民币权重,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出口稳步增长、人民币在储备货币中占比提升以及人民币外汇交易增加。

在SDR权重计算所涉及的指标中,人民币在“商品和服务出口占比”和“官方储备占比”两个指标上的提升比较明显。人民币外汇交易占比小幅上涨,从2016年的2%升至2019年的2.2%,但仍远低于其他SDR篮子货币以及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和瑞郎。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证券占比与2016年相同,保持在0.3%,排在全球第十位。因此,中国经贸实力提升、国际货币多元化发展以及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积极举措,是此次IMF上调人民币权重的主要原因。

首先,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升,为人民币国际使用打下了坚实基础。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商品贸易进口与出口占全球商品进口与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从2010年的9.1%和10.3%提升至2021年的11.9%和15.1%,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更多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各国央行为分散风险,对其官方储备货币进行多元化管理,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当前,全球已有超70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2.8%,比2016年第四季度的1.1%增长超一倍。

再次,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了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新市场。近年来,中国一直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动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基建项目,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涉及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风电站、光伏发电站等能源基础设施,通过企业投资、建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在支持当地发展的同时,丰富了人民币在当地的使用场景。

最后,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环境持续优化。自2015年启动以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进一步整合了人民币跨境清算与结算渠道和资源,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效率。2021年,CIPS系统完成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334.2万笔,日均交易额达3184亿元。截至今年1月,CIPS系统的参与者达1280家。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9个国家和地区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截至今年4月,人民币货币互换规模达3.66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货币体系趋于多元化,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职能有所减弱。IMF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调查显示,自2015年起,各国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逐渐减少。2021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降至58.8%,创26年以来最低水平。今年,乌克兰局势引发美国对俄金融制裁,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美元的公信力,削弱了其国际影响力。

尽管如此,IMF依然在此次定值审查中上调了美元权重,美元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保持主导地位。李颖婷分析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金融产品种类和流动性都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且美元能够自由兑换,持有美元对国际投资者和贸易商具有较大吸引力。二是美国国债仍是重要的安全资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金融形势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国际市场对美元需求增加,推动美元指数持续走强,进一步放大美元资产的保值作用。

IMF上调人民币SDR权重表明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认可程度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程度与美元、欧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李颖婷认为,中国应坚持金融市场改革开放与经贸发展两手抓,同时从供给侧与需求侧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增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计价与结算作用。在供给方面,继续深化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宽境外投资者准入标准与投资额度限制,提高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适当提升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在需求方面,巩固国际贸易地位,深化金融市场,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场景,增强人民币对投资者与贸易商的吸引力。(记者 路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