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耕耘,春华秋实。
在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之际,陕西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网络评选、专家评审等层层筛选,对2021年94项创新成果进行优中选优,再次推出15个“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推动制度红利强势释放。
这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持续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精耕创新试验田的最新案例。五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锐意改革创新,敢闯敢试,形成了一大批全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陕西良种”,塑造了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陕西样板”。
制度创新成果丰硕
审批时间由25个工作日压减至5个工作日,申报材料从69项压减至21项……这是西安浐灞生态功能区全面推进“市政通”系统集成改革所带来的成果,该系统对水、电、气、热力、通信报装接入审批流程再造,通过服务前置、一次踏勘等7项举措,实现11种外线工程审批事项“一次办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放眼整个陕西自贸试验区,自从2017年4月1日开始建设以来,企业能够享受到的“获得感”日益增强。近期,陕西省自贸办组织人员从2021年94项创新成果中筛选出15个“最佳实践案例”,即将在全省复制推广。
4月7日,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陕西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5个“最佳实践案例”涵盖了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开放通道建设、金融改革创新、人文交流合作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多个领域,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始终牢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的战略定位,结合陕西特色开展创新。二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发展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三是聚焦人民群众期盼,通过制度创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切实增强人民的改革获得感。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单位结合区域特色,围绕打造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这些案例创新性较强、特色鲜明、市场主体反应积极,体现了各单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胆探索所付出的辛勤努力。”翟北秦评价说。
据了解,下一步,陕西省自贸办将通过媒体宣传、发文推广等方式推动各单位互学互鉴,让更多企业和群众享受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红利,为陕西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制度创新成果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是对自贸 试验区的基本要求,五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始终将制度创新以及对制度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放在重要位置,收获了一系列制度创新的丰硕果实:形成创新案例622个,31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区域复制推广……
制度红利全面释放
在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五周年之际推出的“最佳实践案例”,数量多达15个,而且质量优,制度红利全面释放、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政务服务更加高效。西安经开功能区创新推出了“掌上通”“一线通”“云税通”三位一体的税务集成服务体系,实现税费业务“家里办、马上办、线上办”,上线以来已为9980余户纳税人办理1.3万余笔涉税业务。西安浐灞生态功能区探索开展分阶段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企业从拿地到动工由135天压缩至15天以内。
贸易通道更加畅通。西安海关率先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推出航空口岸机坪“直提直装”改革,以三星(二期)为例,实行机坪直接提(装)货以来,该公司设备搬运由原先的4次减少到2次,通关时间缩短近两倍,全年节约1300万元。西安国际港务功能区积极推行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组织新模式,班列订舱时间由原来的七天缩短至一天,运输时效较以往提升了30%以上。
金融服务更加精准。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与西安国际港务功能区积极打造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自2021年6月份上线以来,已为33家企业解决融资21.35亿元。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探索赋予铁路提单物权属性,企业仅凭一张提单即可获得信用贷款。杨凌片区先后推出“银保富”系列保险品种、价格+期货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有效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
人文交流更加密切。西安高新功能区探索了一条技术境外输出的新路径,助推产业化技术“走出去”。截至目前,已在全球设立8个离岸创新中心、4个海外科技服务站、5个海外研发中心,向境外出口技术3000余项,实现技术出口额56亿美元。西安高新功能区创新推出文化贸易“1+2+N”新模式,积极打造文化出口基地,截至目前,全球产业服务孵化基地已集聚各类文化出口企业1000余家,各类专业服务机构100余家,已成功孵化游戏、动漫、电子商务等领域文化企业7家。
特色产业更加集聚。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功能区构建了区域医学检验生态圈,有效提升区域医学检验服务能力。目前,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可检测项目达3000余项,新冠核酸检测单检可达每天5万人次,混检可达每日50万人次,在陕西省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韩城协同创新区积极与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功能区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开启产业链招商“1+N”模式,2021年新签招商引资项目87个,总投资813.3亿元引进资金351.5亿元,合同项目开工率60%。(吴力 王嘉楠 特约通讯员刘惜 马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