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网络安全治理被社会普遍关注。近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举办了《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周年线上座谈会。
正所谓“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基本大法,其出台顺应了网络空间安全化、法治化的发展趋势。《网络安全法》构建了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本法律制度,回应公众普遍关注的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开启了依法治网的新阶段。
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构建起以《网络安全法》等法律为核心,包括《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在内的网络安全法律规范体系。此外,《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也应时而生。
为回应公众普遍关注的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等,我国一系列网络安全治理法律法规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色。以网络信息安全为例,《网络安全法》确立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体系框架和基本内容,如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告知同意规则、网络运营者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义务、个人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或更正的权利等。在《网络安全法》等基础上,《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进一步充实细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网络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
《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知情同意规则,即网络运营者必须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与此同时,明确了经营者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负有严格保密义务,并要求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等。法律法规的生命在于实施。《网络安全法》实施5年来,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国网络安全治理不仅应加快步伐,更应强化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有观点认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密集出台,符合人民的利益,照亮亿万民众共同精神家园;“零容忍”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向老百姓反映集中的问题“亮剑”,向影响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环境的行为坚决说“不”。
在企业纷纷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数字化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治理不仅关涉国家安全、经济产业安全,更关涉个体数字化生存与生活权利的安全。而个体数字化生存与生活,更是关系广大民众在网络时代的基本生活方式与权益保护。因此,网络安全治理,守护网络空间安全线,更应强化以人为本的基本出发点。
当前网络安全风险不仅在于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各大场景,更在于网络消费等数字生活中。网络安全治理不仅要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更应为每个民众个体数字生活守护家园。只有这样,网络空间才会更清朗,数字化的生产、生存、生活才具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网络安全法》实施5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近3倍高速增长。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为336.2亿元,而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900多亿元。与此同时,网络安全人才缺乏,当前国内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累计缺口超140万人。有观点认为,“网络安全行业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攻防对抗。”
事实上,网络安全最终还是要回到人才、回到技术创新这些关键命题。如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底层技术,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健全数字经济治理等具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网络信息隐私溯源保护上的应用以及区块链技术在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正不断加强。
目前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守护网络空间安全,不断消除数字生活背后的隐患与威胁,不仅需要相关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不断细化并逐步推进落实,也需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强化以人为本、网络护航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