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体培育全市前列。卓立、科瑞森2家企业获批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获批数占全市50%;成功推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完成省定任务目标的172%,完成市定任务119%,创历史新高;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9家,同比增长95%,完成省定目标的265%,增幅和完成率在全省七个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一;完成市定目标的187%、总数占全市的35%,位居全市第一。天宝桓祥、百仑斯、高端装备实验室等3家重点实验室均已顺利投用,重点研发项目正在实施,一批研发成果已经形成;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获批数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长31.2%。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猛。2021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各项指标增速迅猛,多项指标增长率在40%以上,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指标增幅达100%以上,呈现逆势高质量增长良好态势。数量质量快速提升。全区高企数量同比增长53.5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67%、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7.8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6.48%、净利润同比增长137.52%、实际上缴税费同比增长74.12%,实际减免税费同比增长41.87%。梯队培育有效衔接。规上高企增长迅猛,千年冷链增长129%、中煤特钢增长117%、天宝桓祥增长85%、正旭科技增长41%、泰鑫机械增长36%、焦作卓立增长36%、中方检测增速23%,成为规上企业中的快速增长的主力军;规下高企加快升级步伐,天裕精密增长475%、智造机电增长115%、盛景科技增长75%、倍特矿业增长57%、晟光影视增长47%、龙畅环保增长23%,成为晋级规上企业后备军。
科技成果工作成绩显著。全区申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9项,申报数位列全市第一。其中天宝桓祥“系列大型超高压六面顶装备、关键技术及高档超硬材料开发”项目成功申报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高新区历年来首次;明仁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合作,不断研究开发新品,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2021年共登记技术合同20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2亿元,同比增长115.1%,再次实现倍增,位居全市第一;科彤、筋斗云2家单位获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占全市100%,获批数居全省7个国家高新区第三位、全市第一。
创新孵化载体提质增量。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国家级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东方今典总部新城、创基智谷、中德科技园等6个功能层次分明、支撑作用明显、创新链条完整、特色优势鲜明的科技综合体建设,已经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企业培育、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全链条培育孵化创新创业机制。6个科技综合体规划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共进驻中旅科技支行、智慧金服公司等各类机构70余个,入驻企业(团队)700余个,年纳税近2亿元。同时,组织腾云数字众创空间、明仁名创、天宝超硬材料等3家众创空间成功创建省级众创空间,获批数占全市的60%;其中名仁名创众创空间成功认定为专业化众创空间,为焦作市首家。截至目前,焦作高新区省级以上孵化载体达到9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创新创业生态趋于完善。该区制订出台了《焦作高新区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进一步细化对企业的科技创新奖励支持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活力。2021年,共为企业兑现创新奖励资金2224万元。全年招引落地科技企业35家,均已完成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其中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已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正在对接招引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企业2家。在2020年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焦作高新区产业创新环境指标排名在全省18个国家级功能区中位列第四位;在焦作市营商环境评价中,焦作高新区县(市)区创新创业活跃度考核评价结果排名第一,获“整体创新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大量指标位居全市第一”评价。
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该区以科技产业综合体、重点工业企业为纽带,柔性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目前,共引进牛济泰、郑锦华、张传虎等高层次人才(团队)30余个,获批四批次市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27个;科技人才库已入库244人;成功推荐22位双创导师入库省级导师库,占全省10%、全市100%。
院(校)地合作持续推动。该区超额完成2021年焦作市院(校)地科技合作目标任务。其中,征集企业重大、重点技术需求8项,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6个,超额完成19个,合作共建创新(服务)平台17个,超额完成12个,引进重大技术成果6项,开展常态化对接活动3次,签约重大科技合作项目7项,落地科技合作项目4项,超额完成1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2家,引进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超额完成3家。任务指标和任务完成率均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