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叠加供应链紧张等因素影响,4月以来,汽车产业供需两端继续承压。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近期从顶层设计到地方省市持续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随着吉林、上海等地汽车生产和产业链企业开始有序复工复产,展望后市,汽车生产和销售情况有望进一步改善。

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

作为消费市场的顶梁柱之一,汽车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充电桩建设。

在4月21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商务部将鼓励汽车消费,深化汽车流通领域的改革,扩大二手车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电下乡,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

推动汽车消费,各地也在加大力度。4月28日,江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启动2022年江西大宗商品消费季活动。其中5月1日至7月31日,江西省商务厅将通过政府出资引导,以“摇号抽奖”方式对活动期间购买燃油汽车新车和新能源新车的个人消费者予以奖补。安排活动专项资金4600万元。

自4月底开始,天津市多区启动汽车消费券发放活动。汽车消费券发放时间为4月27日-8月31日,总额将达1000万元。

“五一”前夕,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继续实施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鼓励购置新能源汽车;进一步优化汽车购买管理,5月-6月,在原有基础上,广州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增加1万个购车指标,更好满足群众购车需求。

5月初,沈阳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推出九项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持续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引导促进沈阳市汽车市场回暖、规模扩容、消费提质和服务升级。

抑制需求将得以释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部分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停滞,市场终端消费下降,汽车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但中国汽车工业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梯度深,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现,二季度的产销损失有望在下半年得到弥补,全年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进入5月已陆续有一些利好消息传来。上海的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特斯拉4家整车企业全面复工,基本实现连续稳定生产,每天下线整车约2000辆,并带动上下游11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恢复生产。与此同时,斯凯孚、安波福等零部件厂商也在陆续复工,协调供应商和物流公司保证原料进厂,维持生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随着5月疫情好转,前期被抑制的购车需求将得以释放,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促消费政策,汽车主机厂也先后出台帮扶措施,预期5月汽车销量环比将出现提升。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谈到,近期多地疫情反复,给汽车消费市场带来一定影响。但随着上海和吉林等汽车工业核心产区的疫情逐步好转,预计未来汽车消费市场良好发展势头有望得到恢复。

该人士建议,未来促进汽车消费,一方面加快汽车交易二级市场运行。二手车销量增长能够正向带动新车销售增长,但当前市场交易主体不成熟、信息不对称、评估鉴定标准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老问题”以及资本快速涌入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等“新问题”仍在深度制约潜力释放。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村居民购车给予补贴;鼓励限购地区号牌指标数量配置向新能源汽车倾斜,给予购置新能源汽车综合性奖励。(记者 魏 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