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简称《海牙协定》)和《马拉喀什条约》于5月5日在中国正式生效实施。随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扎实推进,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有力,且不断深化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有序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竞争,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了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持续激发着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

中国是工业设计大国,对外观设计的保护十分重要。今年年初,中国正式加入《海牙协定》。其与《商标马德里协定》和《专利合作条约》共同构成工业产权领域的三大业务体系。加入《海牙协定》将有力促进中国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

《海牙协定》规定,申请人只需提交一份国际申请,就可以在相关缔约方寻求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海牙协定》的生效实施将大幅提高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申请的注册效率,降低外观设计国际申请注册成本。为确保《海牙协定》生效实施后相关申请业务如期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做好法律法规的修订、相关审查业务的衔接、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对接、收费体系的配套调整和宣传推广等各项准备工作。如做好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修改工作,为协定生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对审查人员开展培训和模拟审查,以适应《海牙协定》实施后的业务规则差异等。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日前在出席国新办发布会时强调,“加入《海牙协定》有利于我国融入外观设计全球化体系,促进工业品外观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助力中国创意、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我们欢迎国内外申请人通过海牙体系提交外观设计申请,在更好地保护创新创意的同时,为全球贡献更多的优秀设计”。

今日在中国生效的《马拉喀什条约》全称为《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该条约于2016年9月30日生效,现有87个缔约方。《马拉喀什条约》要求各缔约方规定版权限制与例外,以保障阅读障碍者平等欣赏作品和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一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生效后,在极大丰富中国阅读障碍者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将有力推动中国优秀作品的海外传播,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版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有序实施

自去年3月份以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实施已逾一年。该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协定,是中欧深化知识产权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对紧密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涵盖中欧双方各275个地理标志产品。第一批共100个中国产品已于2021年在欧盟全境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包括安吉白茶、库尔勒香梨、剑南春酒、安丘大葱和四川泡菜等特色产品。第二批共175个地理标志产品依协定要求将在第一批生效后的四年内完成相关保护程序。目前,中欧双方已经顺利实现共244个地理标志产品的互认互保,为中欧双方高品质地理标志产品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中欧经贸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中欧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且都拥有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合作空间广阔。”申长雨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第二批清单产品的遴选公示等工作,进一步密切中欧双方在地理标志领域的合作,为中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更多“选项”。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发展地理标志产品等特色经济。谈及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介绍道,现阶段,中国的地理标志保护有商标保护和专门保护两种模式。商标保护主要依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作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进行保护;专门保护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为加快推进地理标志统一立法,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立法的立法框架和建议草案,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管理机关职责,完善地理标志授权确权程序。并积极促进地理标志运用,以促进区域品牌建设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健全专门保护与商标保护相互协调的统一保护制度。同时,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地理标志保护的经验做法,实现中国的地理标志保护与各国地理标志保护的有机衔接,为促进经贸合作完善法律保障。(记者 汤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