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这也意味着西安经开功能区正式诞生。作为国家级经开区,已发展十余载的西安经开区肩负历史使命整装出发。五年来,西安经开功能区阶段性完成了108项改革试点任务,获得国家级创新成果5项、省级创新成果30余项;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98.6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22.1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84.4亿元。

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经开功能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促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贡献了许多创新案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经开样本”。

铆足劲 开启创新加速度

在西安经开区,可以看到陕汽、吉利、隆基、中车、华天科技等企业汇集于此,它们正是园区内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该区依托区域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创新,经开功能区正围绕做大做强商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加速“两链”融合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同时,围绕创建“秦创原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经开功能区结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硬科技产业发展实际,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链主企业开展秦创原创新(研发)中心、展示中心试点工作,建立全产业链协同机制,集群化聚集上下游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和服务链,挖掘后市场服务价值,打造两链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

为解决区内施工企业面临的“项目承揽难、项目施工难、项目清欠难”等问题,经开功能区以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持续促进产业链增长。陕建保理充分依托母公司陕建集团建筑业供应链场景,通过盘活陕建集团存量资产,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优化金融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发挥金融效能以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发挥核心企业优势,畅通和稳定上下游产业链条,有效整合金融资源和业务资源,为省属国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战略实施路径。

改革创新是自贸试验区诞生之际就被赋予的使命,经开功能区铆足劲开启创新“加速度”,不仅全国首创“365×24”的75项全天候政务服务新模式,还建成了全省首个无人值守的智能政务服务驿站,实现40多个事项的自助办理,并将线上“一网通办”与线下“智慧驿站”进行匹配融合,全面提速企业政务服务。

“我们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局办事集中、审批高效的机构优势,围绕企业和群众,紧扣开发区职能实际,在做实改革上下功夫,在做优服务上求突破,在做强基础上出实招。”经开功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服务方式上做“加”法,着力三大创新提升服务软环境;在流程优化上做“减”法,坚持三个强化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在制度建设上做“乘”法,做好三个完善倍增制度保障;在问题解决上做“除”法,抓实三项举措补齐短板弱项。一套“加减乘除”组合拳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了审批服务“助攻”。

挂牌五年来,经开功能区已将创新刻入发展基因中,再出发,改革创新仍将持续。据上述负责人介绍,未来,经开功能区将建设产业“自贸+”创新区,创建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全区将立足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基础,围绕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发展,让“经开制造”成为陕西打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国际高端制造中心之一。同时,经开功能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各类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和汇聚,实现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在国际和国内间的有机融合。通过打造四大产业中心、提升“六大”产业平台规模、优化“3+X”产业园区,助推经开区成为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的“先行者”。

提标准 走出开放新路子

2019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正式批复经开功能区企业长安银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开展美元融资业务的申请,该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开展出口企业应收账款美元融资业务资格的商业保理公司。至此,经开功能区推进金融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帷幕拉开,自贸试验区对外的金融互通蓄势待发,对外开放脚步坚定且欢快。

截至目前,长银保理已向200多家中小企业发放保理款1500万美元;公司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国际保理业务,已为国内外上百家企业提供总金额约4亿元的国际保理服务。同时,长银保理正在规划建设丝路国际保理平台,联合银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租赁、基金等机构,打造一站式、国际化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装备制造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金融创新开放还体现在各个方面。目前,经开功能区已搭建了全省首个出口信用促进平台,设立了全省首个境外发债的融资租赁公司,该公司也是陕西省最大的融资租赁公司。同时,创新了“云税贷”纳税信用融资新模式,现已累计为上千企业办理信用贷款7亿人民币,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企业融资效率提高99%。园区内的普汇中金完成全国首单医药制造行业融资租赁资产跨境转让人民币结算业务,首次打通了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医药行业融资租赁资产的资金入境通道,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再融资提供了新的模式和途径,实现了西北资产跨境转让零的突破。

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经开功能区“引进来”“走出去”的脚步也并未停歇。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欧合作产业园起步区聚集了博世力士乐、阿尔斯通、达能、布勒等欧洲世界500强企业的9个项目,阿尔斯通永济公司已将两款国际最先进的牵引电机生产技术和全套生产线转移到经开功能区,产品出口到瑞士、芬兰、新加坡、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其中,博世力士乐的线性导轨和柔性传送系统项目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引进外资规模最大的智能制造项目之一。

不仅如此,经开功能区还与世界500强德国博世力士乐集团签署《共建“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产业园战略框架协议》,打造“一园两国”产业发展新模式。

依托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基础,经开功能区支持区内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隆基股份在马来西亚、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布局,推动本土产能向海外辐射,尤其是投资近30亿元的马来西亚(东马)古晋项目,是马来西亚唯一引入的布局单晶行业全产业链的投资项目。天隆科技与韩国开启分子诊断领域的全面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序列公布后的72小时内完成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生产。疫情期间,公司全力保障生产和供应,为全国上千家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提供产品。随着全球疫情蔓延,公司向韩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检测设备、检测试剂、采样套装等。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西安功能区将打造内陆对外开放先导区。对接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打造国内外制造业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平台和全球制造业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继续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探索在制造业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环节实现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有经开特色的自贸功能区发展之路。(记者 晏澜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