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家门口”解决;国际化人才服务高效便捷;科技金融精准支持;“保姆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五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以创新引领为抓手,大胆探索实践,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要素集聚的“磁场”。截至2022年2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新增市场主体37347家,注册企业15488家,其中外资企业185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86家。
西咸样本制度创新力促产业链壮大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不断加快改革创新,是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探索差异化改革的着力点之一。
为着力金融领域改革创新,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打造了“科技金融超市”。传统金融服务机构仅担任投资方和融资方之间“桥梁”的角色,但在“科技金融超市”平台,企业可以得到从企业股权结构设计辅导、多种股权债权融资方案设计、专属产业政策申报、企业定向培育、知识产权注册、财税法服务等综合成本最低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科技金融超市”平台负责人李宁介绍:“企业只需在科技金融超市线上平台上输入财报等综合信息,即可匹配相关金融产品。同时,我们也会精准地根据投资方的投资规划,帮助企业优化融资方案,以便获得更多融资。”
记者了解到,“科技金融超市”平台已经建立起高成长企业分级分类定向培育体系,遴选出一批“雏鹰”“瞪羚”以及“科技领军”企业,建立科技企业数据库,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不同问题,开展财务、税务、融资等方面的专项培训辅导,实施定向培育管理。
自2020年7月正式挂牌以来,“科技金融超市”平台先后引入创投、风投、天使投等国内外股权投资机构400余家,证券、信托、保理等债券投资机构36家,会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融资租赁机构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9家,累计举办融资培训、专题讲座、银企对接等活动100余场,辅导融资企业及意向融资金额1.1亿元,已完成5000余万元;辅助培育四板挂牌企业14家、三板企业3家、上市后备企业7家。
聚焦大健康产业,开展系列改革创新,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培育了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实验室共享模式、中英联合诊疗模式等改革创新案例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其中,体外诊断类医疗器械研发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从立项调研到注册上市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撑,降低医疗器械注册持有人经营成本,助推研发成果快速转化。“平台已经完成运营制度体系建设、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已有4项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并投产出口。”平台负责人周梦诗说。
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显现,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以医疗健康产业、临空产业、文体旅游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正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蓬勃发展。
西咸速度畅通通道构建一流“自贸生态”
坐拥西北地区唯一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航空物流枢纽是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功能区制度创新的重要方向。五年来,空港功能区发挥区位优势,在通关便利化、贸易自由化等方面累计形成了42项创新案例,其中1项全国复制推广、2项部委认可,6项全省复制推广。
其中,空运国际货物机坪“直提直装”改革,通过海关“顺势”和“嵌入式”监管前置,实现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这让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货物从包机落地到进口设备运抵厂区,时间缩短了近三分之二。
近年来,西咸新区在第五航权、保税航油、模拟机保税租赁等多项业务上实现“零突破”,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西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
截至2021年年底,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已经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38条,其中国际航线19条,覆盖首尔、莫斯科、洛杉矶等13个国家的18座城市,年货运吞吐量达39.56万吨,全国排名第九。
受益于西咸新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陕西航空产业发展获得更大助力。
陕西是中国航空产业大省,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航空专业人才和高精尖设备,是中国大中型飞机设计、研发、试飞、生产的重要基地。而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内的西安国际航材供应链管理中心,发挥数据平台的集成化服务,让西北乃至全国的飞机制造和国产商用飞机的高效运维更有保障。
西安国际航材供应链管理中心负责人汪涛介绍,通过数据共享,无论是和海关还是上下游客户,都能无缝对接、协同协作,订单交货周期大幅下降,也帮助企业减少了资金占用,进而能够助推航空企业有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根据产业上下游生产节奏,面向全球采购各类航材备件,实现航材资源集中供应,为航企提供一站式服务……现在,西安国际航材供应链管理中心已经被国际航材上下游客户赞誉为“国际航材超市”。
西咸服务 “双试”联动为企业贴心服务
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西咸新区积极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法律、教育等领域合作走深走实,“自贸+服贸”特色发展路径成效初显。
2020年9月,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功能区设立“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创新中心,聚焦项目对接、风险化解和纠纷调解,多方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商会及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投资政策、法律咨询、金融保险、风险防范等全方位服务。
2021年5月,“搭建国际化多元化法律综合服务体系”入选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推广。
西咸新区(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创新产业园再传“捷报”,区内北京德恒律所西北总部借助涉外法律法规咨询平台,为某央企在白俄罗斯工商会国际仲裁院的仲裁案件提供法律支持,助力中企赢得诉讼。目前在西咸新区(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创新产业园已经聚集“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调解室等10余个涉外法律服务类机构,构建起以商事调解、法律援助、公证、仲裁评估、涉外法律检索等多元化服务体系。
人才是营商环境的要素之一,国际化人才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今年初,西咸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围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西咸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已经探索形成多项可复制推广的人才工作及人力资源服务业改革创新经验及模式,其中“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作为陕西首批自贸试验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西咸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累计服务新区企业1139家,服务人数近7.7万人,累计引进包括世界五百强、中国百强在内的优质人力资源机构10家,业务涵盖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劳务派遣服务、人才招聘、高端人才回访等。
今年2月,西咸新区“探索国际教育创新发展新模式”入选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这一模式,通过搭建国际教育合作、国际教育双创就业及国际人才引进服务平台,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三链三平台”有机衔接,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提供创新方案。
受益于“探索国际教育创新发展新模式”,多名留学生获得签证开设公司,上百名国际人才实现就业创业,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引进外贸技能型人才400余人,20余家国内企业的海外业务引进和输出人才3000余名。
五年来,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全方位开放合作集聚发展资源,西咸新区已经完成69项改革试点任务,累计形成185项创新案例,其中1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0项在全省复制推广。西咸新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高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强化国内国际资源要素集聚,畅通国内市场与全球市场的连接,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发展,成为陕西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枢纽。(王嘉楠 李 倩 艾金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