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圳高校毕业生约为3.7万人,较去年增加了0.8万人,如何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众多毕业生中,有一部分放弃了大城市优渥的生活环境,选择支教山区或返乡“造血”,用青春诠释家国担当,不负时代培养。
支教:遇见更好的自己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国家最需要的事。进入大四,走到人生的又一十字路口,我毫不犹豫地加入研究生支教团。今年8月,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去海拔4000米、环境陌生复杂的青海省曲麻莱县支教,用自身行动展现青年担当。”6月12日,在哈工大深圳校区办学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该校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8级本科生安家澍作为2022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对大家说道。与其他留深工作的同学不同,毕业后,他选择去偏远山村支教,脚踏实地的姿态调整人生节奏。
“从大一起,我们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立项,真刀真枪接受科研实践训练,常常因为一个小失误,画了半个月的图纸被丢进垃圾桶,‘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高标准成为了我做人做事的自我追求。”这个哈尔滨男孩说道。4年来,从班长到党支部书记,从校区学生会主席团走向广东学联秘书处,他获得了广东省优秀学生骨干、哈工大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多项荣誉,一路沿着梦想的轨迹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据了解,哈工大(深圳)在学生读大一期间,推行“认知实习”,即在大一暑假期间,由老师带领学生前往比亚迪、美的等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一流企业实习实践,深入了解专业方向;在大三暑假期间则推行“生产实习”,即“沉浸式”体验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内容。“大一的实习是宏观了解自身专业就业环境,大三实习则是实实在在实践所学知识。”安家澍对记者说,“但比起留深就业,我更想走进山区,将我所学踏踏实实地奉献给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返乡:培养更多的人才
“邬老师,您看下我这个账目算得对不对?”“汤老师,您刚才讲的那种计算方法,能不能麻烦再讲一遍,不好意思我没记下来。”近日,在云南某高校里,同学们热情地向汤明富和邬丕秀提着问题。“带着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返乡就业,走上了讲台被学生称为‘老师’,这是我在三年前怎么都不敢想的。”汤明富说道。
三年前,来自云南昭通的汤明富和邬丕秀通过自身努力远赴千里之外的深圳求学,成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落实国家百万扩招计划与深圳市对口扶贫战略,从云南省昭通市定向录取的学子。今年,作为该校正保财务云共享中心产业基地的首批毕业生,她们信心满满走向求职之路。与大多数同学选择留深就业不同,汤明富和邬丕秀选择携知识“特产”返乡。在经历一系列严格选拔和集中培训后,她们被聘为云南某高校的助教,为家乡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据悉,2022届云南籍毕业生是深信院首届省外毕业生源,截至5月26日,云南籍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0.40%。为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校院联动发力,在就业创业政策宣讲、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心理调适、优质岗位推送、升学辅导等方面持续持扶,将云南生“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求职上岗过程中的困难。
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得益于在深信院的学习、实训经历,“邬老师”“汤老师”已颇得学生信赖。实训期间,她们接触并处理了大量企业的实时真实账目,并由企业导师审核把关,短期内迅速提高专业技能,让她俩在就业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成为成功获得家乡本科院校助教老师资格的“秘诀所在”。
“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让我俩从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白,慢慢进阶成独立处理业务的‘会计师傅’,也更清楚课程中的难点和痛点。”汤明富说。邬丕秀告诉记者,现在她俩主要的工作就是指导学生处理企业账务,将之前遇到的问题、学到的知识与积累的经验都分享出来,能帮助大家更快地上手处理业务。(首席记者 焦子宇 记者 姚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