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万木争荣。
从省城南昌和首都北京频频传来好消息,宜春丰城高新区在2021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中,宜春丰城高新区排名136名,较上年前进17位;在2021年度全省98家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排名第十、19个国家级经开区排名第九、宜春排名第一,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021年国家高新区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宜春丰城高新区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勇毅前行,奋楫争先,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昂扬斗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现工业总产值940.19亿元,增长31.5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8.94亿元,同比增长34.03亿元;实现利润92.13亿元,增长40.5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81亿元,增长16.67%;完成税收49.1亿元,增长31% 。
这亮眼的成绩单是高新区聚焦项目建设、聚集产业发展、聚积科技创新、聚力营商环境书写出的优秀答卷。
聚焦项目建设“主抓手”
高新区聚焦项目建设“主抓手”,主攻招商链,优化服务链,创新招商体制机制。突出“链主”的产业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大“链主”企业招引力度,成功引进纳尔科技、双驰实业、赣锋锂业等“链主”龙头企业入丰。对接服务好已落户“链主”企业,促进企业不断增资扩产,已有佛吉亚(中国)、东鹏陶瓷、恒顶生物食品等已落户龙头企业大幅增资扩产;充分利用四大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并参加上海“知名企业走进宜春”、深圳“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推介会”等重大活动,推动产业升级。利用产业协会、行业协会等中介招商机构,成功签约了深圳市金科基电子有限公司、乐清市唯信电子有限公司、浙江诚富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项目。
马可波罗陶瓷控股有限公司的智能陶瓷家居项目原本计划分散投资于各地,因为主要领导的多次推动,项目最后全部落户丰城高新区,总金额达61.8亿元,为高新区陶瓷产业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动力。2021年共签约项目71个,实现量的提升,特别是亿元以上项目45个,“50”项目2个;“20”项目7个,实现质的飞跃。其中,8家企业是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5家企业是上市企业,1家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
高新区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核心要务,为提升服务质效,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出台了《高新区项目推进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建立重大在建及拟开工项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新引进项目中,当年开工46个,投产29个,在“双碳”政策和疫情形势叠加影响下,加上项目能耗指标和用地指标的双重约束下,开工、投产率较往年仍然保持稳步提升。
聚集产业发展“主引擎”
高新区聚集产业发展“主引擎”,着力推进各产业链的稳链、补链、畅链、延链、强链工作,聚焦聚力产业集群发展,助推产业集群化发展扬优成势,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做强做深循环经济首位产业,不断提升首位产业集聚度,2021年循环经济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66.39亿元,同比增长48.42%,首位产业集聚度达71.7%,提升16.4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9.73%,首位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升,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高新区引导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发展能级。现有规模以上战略新兴企业43家,战新增加值占比30.26%,同比增长92.74%;成功申报10家战略新兴企业,引进机械电子产业项目24个。
激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制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实施办法》,倒逼企业向智能制造要效益。指导和美陶瓷、新高焦化等80余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总投资132.28亿元。大力引进一批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链主企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引导和美陶瓷、恒吉铜业等重点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南方水泥、唯美陶瓷等传统产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高级化。
智能家居产业注重培育打造传统家居“升级版”,建设智能家居产业园,筑巢引凤,倡导“丰商回归”,返乡创业。按照“两年初具规模,五年产业成熟,十年比肩顺德,打造千亿产业”工作目标,全力发展智能家居产业集群,重点打造高端、精品家居,产品主攻智能家居、陶瓷家居、金属家具 。
聚积科技创新“主动力”
高新区聚积科技创新“主动力”,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申报科技项目,创建科技创新平台。2021年,园区丰临医疗和春光新材料获批省级瞪羚(潜在)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格林循环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恒顶食品获国家小巨人企业正在申报国家重点小巨人,华伍股份获得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唯美陶瓷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省级平台及载体10个。加大对专利申请、研发投入补助政策的宣传,全年专利累计授权量为978件,同比增长30.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件。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推动格美循环 、春光新材料等企业上市,培育了恒顶食品、天玉油脂、丰临医疗、华赣瑞林等一批上市储备企业。
高新区按照“1134N”规划建设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即:建设1个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与南昌大学合作共建“一院三所”、打造4大服务人才板块、辐射N个高层次人才企业,做到“人才引领、项目孵化、产业支撑”的全链条产业体系。目前,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内共有两院院士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4人、国家级人才11人、省“双千计划”人才7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2个,省级平台55个,国家级实验室2个,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
培育孵化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引进了58科创集团,逐步建立直播基地、新媒体运营中心、电商平台、双创基地等数字经济发展载体,打造以“大健康+大数据+数字经济”为产业定位的大健康智慧产业园。已有博鹏锐诚、掌盟电子、金匠文化传媒等10家企业签订意向入驻协议。
聚力营商环境“主品牌”
高新区聚力营商环境“主品牌”,强化安商稳商,兴商富商,依托“政企圆桌会议”“剑邑商谈”“入企听诉”“三送五问”等方式,共收集企业问题175个,解决173个,化解率98.9%。推行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制,为企业办证提供“帮办、代办、协办”服务,已帮助90家企业办理各类证照228个。
创新办证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落实重点工业项目“容缺审批+承诺制”实施办法,相关证照容缺后补,先行开工建设,为新项目开工时间至少缩短90天。为50个项目办理容缺开工服务,助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开通绿色通道,推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针对老企业补办证照要求,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组建工作专班,及时对接住建局等部门指导企业完成消防整改、房屋质量鉴定工作,帮助企业尽快完成相关手续的办理,已帮助30家企业取得不动产权证。
积极开展降本增效,大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简化企业各类优惠政策兑现流程,缩短兑现时间,由原来企业申请-乡镇审核-财政审核-乡镇兑现,简化为企业申请-园区审核-园区兑现,并实现5个工作日兑现到位。2021年补贴用电资金420万元、科技创新补助资金600万元;在税收返还、补贴奖励等方面帮助企业减负超4.6亿元 。
高新区开展营商服务牌亮牌专项行动,在企业显眼位置安装151套营商服务牌,覆盖超过182家企业。企业可通过营商服务专员、微信公众号、高新区营商办、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等多渠道反映生产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畅通政企联动“最后一公里”。(作者:蔡学贤)